台北縣三重地區「人本青少年館」
第一次籌備座談會
時間:七月十九日下午一時五十分到四時

眼看著就要下大雨的一個午後,在人本教育基金會小小的會議室裡,擠著十個人,從三重青少年館的四周環境探討起,絞盡腦汁,把所有可能的概念丟到這個空間,期待將來「青少年樂意在這個館來去分享」的景象。

會議由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主持,在場者包括建築師林志成、中研院社會所研究者吳齊殷、台大城鄉基金會楊清芬、研究助理李來興及人本基金會的青少年工作者們。

在建築師林志成的引導下,與會者將思考方向從建館擴大為造街,同時共識到應該讓全體居民參與,共同創作這棟館和這條街。此種參與式設計可透過幾種不同管道,例如請社區居民與青少年共同規畫青少年館、設想其功能、提出期待與想像。或是邀請青少年共同參與「施工」的過程,讓青少年對這個自己打造出來的空間產生認同。

關於服務的對象,也是與會者熱烈討論的重點。有人認為青少年館可針對中輟生,較符合社會公義,且能發展出明確特色。也有人認為,服務對象應擴及所有願意加入的青少年,因為技術上難以禁止非中輟生進入,社區居民也可能反對這樣一個不夠開放的空間。而區隔出中輟生族群,可能反而限制了他們交友的空間,也將他們特殊化。討論亦無定論,大家仍想多了解當地環境與需求後再決定。

青少年館的功能,希望融合體育活動、工作治療、環境保護、鼓勵社交等概念,因此與會者提出攀岩、職業技術遊戲場、小花圃、泡沫紅茶店、網路咖啡店等可能的形式。針對網咖是否有害人際溝通一點,大家同意青少年使用網路之習慣異於成年人,習於招朋引伴,具有豐富的人際互動,可適當規劃。

青少年館的基本開放時段將是放學後和假日,另有與附近學校合作的構想,可利用白天時段,成立校外資源班,提供教學內容與教師資源,協助有需要的青少年。

綜合以上,人本希望能邀請各方持續提出規劃意見,讓青少年館能發揮適當的功能,又充滿人味。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4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