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的笑聲與感動
〉記歲末活動幕後  ◎廖文躍(三重青少年基地教學與生活輔導員)

三重青少年基地在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開幕以來,每一年都會在歲末辦些活動和孩子們同樂,除了一定有歲末大餐,讓孩子們吃頓好的外,曾經辦過交換禮物、舞會、讚美晚會等等,讓孩子們有一個展現的機會。

二○○七年年底,經過一番討論,我們決定在十二月二十八日週五舉行歌唱大會,讓孩子們有上台展現的機會;歲末大餐和讚美晚會,則是緊接著在二十九日週六晚上;在三十日(週日)早上,則舉辦「把媽媽的手藝帶回家」義賣活動。

對於剛轉任到職不久的我,實在很難想像「基地滿六歲了」是怎麼回事,但是二○○七年歲末的基地,卻讓我感受到滿滿的真誠與熱情。

為何不是歌唱大「賽」?

一連三天的活動,在籌備過程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插曲,漫佈在基地的各個角落,令我感動。我在製作部落格文宣時問了大家︰「為什麼不是歌唱大賽而是歌唱大會?」馬上有人說︰「哎唷,孩子平日在學校在家裡被比來比去以經夠累了吧!」同事們一邊忙手邊的工作,一邊在自己座位上此起彼落的討論著:

「你想想,有意願想報名上台,有勇氣走到台上,願意拿起麥克風,在這麼多人面前開口唱歌,還要能夠記得住台詞把一首歌完整唱完,孩子們得經歷多少挑戰,完成這整個過程就非常厲害了,不需要比賽來增加成就感。」「我想,這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孩子展現自己,大方的秀出自己,而不是在自己得了什麼名次吧。」「我覺得歌唱大會就好了,大賽實在讓人太緊張了,會沒有同樂的感覺。」

基地是屬於孩子們的,為孩子們策劃活動,當然得以孩子為主體。歲末的歌唱大會,就在這樣的共識下開始籌備,我也發現,基地的大人們總是想得比孩子們還要多,期待能照顧到孩子們的心情。

除了孩子們上台演出之外,大人們也積極的準備,要為孩子們表演一個節目。館長江思妤說:「基地的大孩子們平日來來去去,各忙各的,但總會彼此約在十二月底回基地聚聚。除了孩子們唱歌之外,我們也來呈現一個節目,慰勞一下大家!」

孩子們認真唱歌展現自己,由大人負責娛樂大家,這個基地思考事情的角度真的很不一樣。

準備.意外.回味

陸陸續續準備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意外,有一天柏陵特地把家裡的太陽造型的燈罩帶來佈置基地,她興奮的說,「這是我從家裡帶來的太陽燈,我想掛在舞台牆上,很有效果吧!」結果一個不穩,竟然摔破了燈泡,幾個人正惋惜的嘆氣,柏陵馬上不急不徐帶著微笑說:「看來只好再跑一趟大賣場了。」

不只是面對孩子,面對自己出意外時,不製造慌張緊急的氣氛,也不責怪謾罵,讓我們總是可以一邊忙一邊開心的大笑呢。

基地的歲末活動佈置主要由柏陵打點,除了工作人員外,孩子們幫了許多忙。一樓的交誼廳要變成歌唱大會的會場,同時也是歲末大餐和讚美晚會的場地;二樓的教室和貫串四個樓層的鐵杆,則要展出基地六年來的照片和社團活動成果作品,讓孩子看看自己在基地的活動紀錄,也讓義賣當天參觀的來賓對基地有初步的認識;三樓的圖書室、四樓的桌球室和教室,也一併整理清潔。這麼大的工程,幸好有孩子們一起參與,不然還真的是做不完。

為了列印照片,珮筠把自家的彩色印表機搬來基地,一邊挑照片一邊列印,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一個特別的故事,一張張曾經的畫面,對照片中的孩子來說,都是自己和基地重要的成長紀錄,社團、出遊、參訪、平日生活等。珮筠和思慧一起挑著照片,時而回憶,時而笑鬧的說明當時的情景,點點滴滴的片段,也在我腦中模糊的拼湊出基地過往至今的樣貌。

「在基地長大的孩子,有這麼多好的大人陪伴著,真是幸福阿!」不知怎麼,我心裡突然冒出這句話。

曾經.現在.未來

越接近活動日期,大家一邊檢視自己的工作進度,也相互提醒著,「我借到KTV的影片了,只要再把人聲去掉,就可以讓孩子上台唱了!」「搞定了,借到麥克風架和主機了,接上舊的音響就可以用了。」「已經把活動訊息都E-mail給孩子們了,阿!還有來賓還沒邀約!」「別忘記我們要一起去採買歲末大餐的食材唷!」「讚美會要用的投影片,是不是有每個孩子的照片了?」「別忘記大家要寫讚美卡唷!」「禮拜天要用的影片剪了嗎?」

除了籌備活動,晚上的國中課輔和固定的開伙也沒停頓,大家使出渾身解數,就為了替二○○七留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歲末活動結束了,但是令人感動的氣氛仍在基地持續蔓延著。二○○八年九月剛到基地的阿雅,第一次參加歌唱大會就讓人眼睛一亮,她說:「在學校合唱團甄選的時候,我沒考上,可是那天在上台唱歌之後,很多人都跑過來說我唱得很好,我自己都不太敢相信,還有一些我不認識的人也來讚美我說唱得很棒,我後來才想一想,你們絕對不會說騙人的話,所以,我想我應該是唱得不錯吧。」

偶然的閒聊中,阿雅說了以上這麼一段話,她口中的不認識的人,是基地的舊小孩們,而她對基地的信任和開始願意肯定自己的心情,讓我突然想到還貼在牆上的義賣文宣:

三重青少年基地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六年前,一對林姓夫婦有感於「三重人對孩子的愛並不少,只是少了機會」,於是無償提供了一幢建築物,希望讓社區中的孩子們知道:除了學校和「那條黑暗的路」之外,還有一個他們可以信任的地方。

六年後,許許多多的孩子來到基地。他們在基地「補功課」;他們還來基地「補吃飯」;他們更是來基地「補信心」。在基地,他們補足了裝備,向人生出發。

有些孩子說:「真無法想像沒有基地的日子」;

有些孩子說:「基地是我第二個家,是重新出發的地方」;

更有些在基地長大了的孩子們,成為基地的新支柱,照顧基地的新小孩。他們說:這基地是大家的,以前我被照顧,現在可以來照顧大家

代代相傳的愛,打動了這些愛心媽媽;他們也想獻出自己滿滿的愛和好手藝,替三重青少年基地艱困的財務狀況募款,讓這份真貴的愛繼續傳承下去。

新的二○○八年,基地一樣有免費的國中英數課後輔導,一樣有工作人員煮的免費晚餐供應,一樣在週末、寒暑假籌備著大大小小的活動與社團,等著孩子來參加。而剛到職的我,也在新的一年開始停止追溯基地曾經的故事,因為我清楚現在孩子們所展現出來的樣貌,是曾經被基地好好陪伴過最好的成果,而且我知道,我和夥伴們正在寫下新的故事,承接著基地開幕的初衷,與前前後後不斷投入心力的大人們,繼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努力,帶著孩子們一起向未來前進。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2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