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思妤 教育學生當成養小孩

內置圖片 1

記者林曉雲/專題報導

「唸書時看到太多『假面』老師,從小立志做什麼工作都可以,但絕不當老師!」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館長江思妤,大學畢業後踏入職場,第一份工作卻是花蓮私立高職老師。她終究只做了一年,就從體制內的教職逃跑,意外加入人本教育基金會,變身為體制外的老師,教導社經弱勢的學生,十八年來學生已上千人。

不滿打罵體制 只教1年高職就落跑

出身公務員家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江思妤,天生有正義感。小學六年級時,有老師罵同學:「最好以後不要讓我在報紙上看到你作姦犯科的新聞。」這句話惹火江思妤,她思考著:「老師沒有權利這樣罵人。」

國中騎腳踏車進學校,別的同學或被臭罵或被記過,她因為成績好只被小唸一下,她同樣感到憤怒:「老師重成績、不公平。」換新校長,以前不簽到的老師變得搶著簽到,敏感的江思妤再次感受學校的黑暗面。

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回家鄉陪年邁祖母,阿嬤卻託人說了私立高職老師工作,孝順的江思妤只好違背己志上任。「整個學校氣氛很肅殺,老師不是打就是罵,最受不了的是老師要搜書包,我每次都『假裝』在教室裡走來走去,待久了快窒息。」

她教了一年決定落跑,有學生捨不得而以拒考要脅,為安撫學生只好「騙」稱出國讀書。

出國旅行一年多,回國後進了人本基金會,當過森林小學老師和主任,後來有人無償提供一棟四層樓的房子給人本,希望讓社區孩子在課餘有可以信任、成長的地方。基地從二○○一年成立,原來被厝邊鄰居視為「壞小孩聚集的所在」,隨著課後班、陪讀課等開辦,一路走下來,已慢慢獲得認同:「那是有大人顧的所在,囝仔不會變壞啦!」

記者採訪的這一天,剛好是學期結束前一天。學生陸續進基地,一樓有鋼琴和兩台電腦,有學生上網和同學聊天,被問到在哪裡?學生回說在:「補習班。」

在人本基地教課 還得輪流做飯

什麼補習班這麼好可以用電腦?而且,基地不用學費、老師不會打人、沒有寫不完的考卷、試題與抄不完的筆記…。更大的不同是,二樓有一整排吉他,原來有吉他社;三樓有頂天立地的書櫃,上面有青少年愛看的漫畫和武俠、推理和藝文小說,也有字典工具書,四樓有桌球檯,助教「地瓜」正在和學生練球。

基地當然有教室,基地老師什麼都做;除了行政工作外,要陪讀、課輔、社團,還要輪流做飯。基金會開伙起於國中男生小民(化名),爸爸一領到救濟金就花掉,沒錢付房租時,父子倆就睡公園。為了讓小民有飯吃,又不傷其自尊,於是基地開始煮晚飯「大家一起吃」。小民剛來時,頭上都是疤痕,被繼母用鐵衣架打…,現在已廿多歲、高職畢業在工作了。

最大成就 把孩子帶到社會正軌

「當基地老師最大的成就,就是把像小民這樣的孩子,從一百四十公分養大到一百七十公分。」江思妤笑著說。

成績攸關孩子的自信,基地很務實地幫忙課輔,國一和國二的英文、數學、自然和閱讀寫作等都有,但教學方法則以學生為主體,或遊戲或討論或分組競賽,不想學的孩子可以不要學,讓孩子找回學習主權。

社團則是為孩子搭建多元學習的舞台,木工、熱舞、美術、戲劇…牆上課表琳琅滿目,學期末還辦成果展。「老師你來幫我看一下這網站怎麼了?」「老師,我今天在學校被讚美。」左一句老師、右一句老師,江思妤當老師,既快樂,又有成就感!

基地少年八成是國中生,江思妤也像個國中生。和孩子們打桌球時,除了肯定對打的孩子,也不忘讚美自己。另一頭聽到有學生邀她打籃球,採訪隔天,基地則已安排單車行活動。

孩子會主動和陌生的記者打招呼問好,原來他們進到基地時,老師是這樣對待他們。在歡笑背後,師生間是長期用挫折和耐心堆疊起來的信任。

「基地的孩子有個特色,在學校多是被欺負的一群,但在基地不會去欺負別人,會友善地幫忙和相處。」江思妤還會為基地孩子「撐腰」,有誰打工時,被老闆欺負,她會帶著孩子去理論討公道,只要有不公不義的事,基地的孩子知道「誰可以幫他們」,「我要幫孩子找回做自己生命主人的權利」。

江思妤身高才一百五十五公分,有些學生身高早超過她,還是會黏著她。為了帶記者參觀基地,大家從一樓爬到四樓,看到有著藍天的天窗,以及這群師生的背影,莫名感動了起來。

聊天談心 像媽又像姊姊

李泓勳(14歲,碧華國中二年級)

老師的好是「好在心裡」,每次來到基地,老師會跟我聊天,心情不好時,可以跟老師說心事。為功課或女生煩惱時,我也願意跟老師說,基地像大家庭,老師像媽媽又像姊姊,我很喜歡來。

內置圖片 2

基地出身 回來帶學弟妹

林昶睿(24歲,輔大生命科學系畢業,基地志工)

我原本也是基地少年,受到老師照顧,現在當完兵,準備考研究所,就回來帶學弟妹,教他們自然科,也會陪打桌球,認識老師7年多來,她都沒有變老,年輕依舊,一樣真誠關心小孩。

內置圖片 3

(圖:記者劉信德/文:記者林曉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