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孩子教我的事 (下) 

 

小玉

小玉剛升上國一時就由輔導室介紹到基地,因為她從小學開始就是家暴中心的個案,小玉的媽媽在小玉三個月大時離開了她與爸爸,爸爸會打人,也有酗酒的問題,但小玉和爸爸的感情依然很好。爸爸在她五年級時,需要到外地工作,幾個星期或一個月才會回家一、二天,小玉從那時開始,過著一個人的日子,一直到國二爸爸工作的地方離三重比較近,才又回復到二個人的生活。

剛來基地的小玉很安靜,不找人講話,不與人互動,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待在一個角落等待別人去跟他說話,在學校小玉也幾乎沒有朋友,甚至被多數的同學討厭。和小玉相處一陣子後,我們發現小玉的難相處,不是因為白目、沒禮貌也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那種,而是小玉無法對人坦率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無法說出真實的需求。大人有任何提議或要求,小玉都會立即答應或同意,從行為卻完全沒有跟上,明明就不想背單字但卻說好,但過了很久連課本也沒拿出來;明明就承諾要來上課,而且再的確認,但上課時間到了人還是沒有出現。一開始我們也不懂到底怎麼回事,慢慢的才發現原來小玉的言不由衷,口不對心和爸爸有很大的關係。

1.   反覆無常

小玉的爸爸對她的態度總是反反覆覆,先是狠狠的打一頓,打完後又溫柔的幫她擦藥問她痛不痛;或是莫名沒來由的罵她,但事後又跟她道歉。小玉常不懂為什麼爸爸一下生氣,一下又要帶她出門吃火鍋,一下說再也不要管她,但又不淮她出門。,打完他後又溫柔的幫他擦藥問她痛不痛,在不然就是小玉常在想,爸爸到底是愛她還是不愛她,為什麼愛她卻又對她這麼兇,但不愛她又怎麼會帶她去吃火鍋?很多時候,同様的事(如:和同學出去),小玉的爸爸上回答應了,這次又説不可以;同様的沒有掃地,這次爸爸説沒關係,趕快去弄好就好,下次卻又大發雷霆。小玉不知道事情的準則在那裡,只能靠自己猜測想像,因為小玉無法從爸爸身上看到一致性。

爸爸是小玉唯一的親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小玉沒有機會學習怎麼與人平常的溝通與互動,也不懂要怎麼表達情緒,怎麼了解人,怎麼被人了解,怎麼面對衝突或不愉快。小玉唯一學會的是:避免這一切發生,最好的方式就是離人遠遠的。這也讓小玉遇到困難時不會求救,需要幫忙時,不知道要怎麼讓人願意幫她的忙。  

有一回小玉買了湯麵回家吃,不小心打翻熱湯腳被燙傷,燙到後小玉沒有立刻去沖冷水,反而是先收拾好桌面、擦乾地板,把麵吃完,最後才去沖冷水,但因為錯過了立即沖水的處理,讓本來只會是輕微的燙傷變成嚴重的二度灼傷。為什麼要忍著痛先收拾桌面?因為小玉怕爸爸生氣打人。她甚至想好了洗好澡的爸爸看到她受傷時,如果罵她為什麼要買湯麵,要怎麼回應。然後獨自隱瞞傷勢的嚴重性,只跟爸爸講有燙到要冰敷,爸爸當天也就沒有說什麼,一直到隔天上學,護士阿姨發現狀況不對,要小玉去看醫生,小玉才跟爸爸講,護士説要看醫生。然後煩惱爸爸會不會依約穩定的帶她去看醫生。小玉一直覺得爸爸之所以沒有責罵她,就是因為她有收拾好一切,所以才沒有被責罵。

小玉無法從和爸爸的相處中學習好的應對方式,也使小玉無法因為與人有好的互動,從中經歷好的情感的交流。小玉不知道她之所以被同學拒絕,是因為她過於拐彎抹角,人們無法跟他當朋友是因為她說不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不相信對方真的把他當好朋友。

 

2.打人

爸爸反覆無常的行為有一部份來自於酗酒,小玉的爸爸一下班回家就開始喝酒,只要爸爸開始喝酒,小玉就無法跟爸爸進行任何溝通或談話,爸爸有任何的要求、責難、鼓勵、擔心,小玉只能說,是,不是,好。有些時候小玉覺得爸爸誤會她,想試圖為自己澄清,爸爸總是聽不進去,反而更生氣,甚至越認真跟爸爸解釋的結果,就是挨一頓打,這也讓小玉常常覺得自己滿腹委屈,但偏偏沒有人有辦法勸爸爸不喝酒,而爸爸也需要依賴酒精麻痺自己,逃避不如意的人生。於是我們只能不斷教小玉,爸爸喝酒時可以怎麼應對,怎麼保護自己,以及試著讓小玉站在爸爸的立場想,為什麼爸爸需要喝酒,爸爸愛她是真心的,但爸爸打她也是真心的,因為爸爸不願面對自己人生的問題,逃避久了,爸爸只會發洩情緒,不會解決問題。

小玉從小就被爸爸一路打到大,爸爸對小玉定了很多規矩:爸爸不在家的期間六、日才能看電視,段考成績不到標準少一分打一下(爸爸認為至少要及格,但小玉一直以來都是班上最後一名),不能帶同學回家,每週要拖一次地,洗一次衣服,家裡要打掃等等。但爸爸不常回家,小五的小玉根本無法依自己的能力,如實完成這些要求。爸爸回家如果看到小玉沒有做該做的事,心情好就唸一唸,心情不好就動手。最讓小玉恐懼的是,沒有人知道爸爸下手會多重,有時只是拿棍子抽個幾下,有時卻是對小玉又打又踹。

剛來基地時小玉只要到了段考前兩週,就無法靜下心讀書,只能一直擔心考試就要到了、考試就要到了。段考後小玉更是過的戰戰兢兢,隨時都害怕被爸爸發現成績單。有段時間小玉開始稍微掌握讀書方法,並且願意為讀書努力,小考成績立即反應小玉的努力,總會有七、八十分,小玉對學習開始有了一點點信心。但段考前,小玉仍然無法安心的準備,所有之前的努力與累積都無法發揮作用。萬一沒考好怎麼辦,萬一即使進步了但爸爸不滿意怎麼辦,這份緊張一路延續到寫考卷的時候,以至於縱然小考有起色,但月考時她仍然是班上最後一名。

一開始我們認真的處理小玉被打的事情,又是找113,學校社工和家暴中心的社工也都一起想著可以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一度社工幫忙安排好住宿的學校,我們也願意配合週五去接小玉,週一送她上學。但幾次處理下來,我們發現雖然沒有人喜歡被打,但小玉並沒有真的想要改變現狀,甚至小玉總能順理成章的利用爸爸打她這件事,讓自己成為一個小可憐,扮演弱著的角色,能引起周圍的人對她的關心與呵護,每當小玉被打,老師、同學甚至是喜歡他的男孩子都會安慰她幾句或是想要跳出來要為她抱不平,而這也讓小玉能短暫為自己營造一個舞台,成為眾人的核心。

 

3.寫紙條 

小玉來基地沒多久我們就發現,她雖然話不多,卻很有異性緣。小玉總能讓自己周圍圍繞著不同的曖昧對象或是關心她的大人。小玉不善於與人交談,卻很會寫紙條,在字裡行間表達對他人的善意,還有對人撒嬌。

這個方法讓小玉有源源不絕的曖昧對象,也會有一、二個手帕交。但幾次下來我們發現,小玉只能和人維持短暫的關係,無法與人進入交往的階段。

或許,小玉無法從爸爸身上獲得接納與包容的愛,轉而在異性中尋找,在被追求、被喜歡的過程中,小玉感覺到自己被重視,被愛,被在乎,只是一但曖昧結束,小玉不知道要如何把曖昧時的感覺延續下去,因此她只能不斷的與人曖昧,但卻不和人真正往來。

不只與同儕的關係如此,小玉和大人相處更是處處充滿試探。小玉從不排斥基地任何一個大人,每個來基地的助教或義工,小玉總是有辦法一個一個認識,並且總能給每個大人們不同的專屬稱號,有的是親愛的,有的是寶貝,也有的是媽咪。但小玉只能停留在表面上的熱絡,無法真實的與對方累積情感或建立更深更久的關係。因為,不論是寶貝還是媽咪,小玉喊一陣子之後就會換對象喊。同時,也就不會再主動黏在那個大人身邊。我們曾經以為是大人不夠好,所以小玉不喜歡。但經過幾個回合之後,我們才知道,這一切和大人無關,而是小玉只會這様與人互動。

當小玉覺得這個大人願意接納他時,小玉就會對大人撒驕耍賴,要求特別對待,並且認為大人必須幫忙他所有的問題與困難,如果大人沒有立即回應或拒絕小玉的要求,小玉就會認為大人不是真心喜歡他,大人對她的好都是假的,甚至會擺臉色給大人看,要大人陪罪;如果大人認真的關心重視他的需求,小玉就會繼續撒驕耍賴,這樣的循環進行個幾次,就會讓真心陪伴他的大人對她敬而遠之。

 

4.自告奮勇的當她的朋友

從認識小玉開始,我們看著他一路與人認識、建立關係到關係停止,不論是,助教或是小孩,小玉沒有得到一個真正的朋友。同年齡的孩子覺得他虛偽做作,愛搞小圈圈,大人則覺得他勢利,耍心眼,城府深。

我們以為只要主動當他的朋友一陣子,小玉就能慢慢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怎麼交到朋友。所以我們總是想盡各種辦法逗他開心,在她一進門時熱情的跟他打招呼,煮他喜歡的晚餐,找各種理由送他可愛的髮飾或文具生活用品,當他心情不好時聽他說話哄他開心,當他想吃蛋糕甜點時為他安排點心社。

我們想盡辦法對小玉示好,只期待她明白我們是真心誠意的喜歡她,想當他的朋友。縱然我們平常在生活中主動照顧她,關心她,在課業上陪她寫功課,教她算數學,念英文,甚至當她與爸爸有衝突時,我們也總是幫他求情說話,幫忙安撫爸爸的情緒,但我們還是不時的受到小玉的冷言冷語、擺臭臉,或是用頤指氣使的態度找我們幫忙。

有一回我們答應小玉,要從捐款人送來的衣物裡為他找一條適合她的褲子送給她,但這個承諾拖了快半個學期才讓我們找到適合小玉的款式,正當我們興沖沖地的拿上樓想給小玉試穿時,小玉看到大人喘呼呼的上樓,竟然冷冷的說:「等你喘完再跟我說」。這突如其然來的ㄧ大桶冷水,讓我們的熱情瞬間退去。但一時之間我們不知如何是好,忍著脾氣,我們還是説明了來意,當小玉聽完説明,臉上的一層霜瞬間溶化,她抺上最熱情的笑容與聲音,對我們又是眨眼又是微笑的,輕聲細語的說:「親愛的你最好了」,小玉快速的轉變更讓我們驚訝的說不出話來,她既沒有提剛剛發生的事,也沒對自己的無禮表達抱歉,如果她嫌我們太晚把褲子給她,我們願意也應該對她說明與道歉,但那反差的熱情,硬要把剛剛的冷淡略過的刻意,都讓人對孩子有深的失落。小玉立即拿褲子去試穿,然後繼續把她的戲碼演完:褲子的size不合,請我們要為她換size

被孩子這様踐踏,或許不是第一次,但也可以排前幾名了。情緒過後,冷靜的想一想,一個孩子為什麼會這様亳不在乎毀棄和他人建立的關係?就算都是我們主動,是我們想要愛她關心她,但小玉在過程中並非不需要這份愛,她那麼喜歡對人撒驕,就表示她需要這份關係。有需要,卻又隨意的毀棄它,為什麼?雖然費心設想孩子的心思與困難,但那條需要換size的短褲,我們也需要時間恢復心神才能進行。

我們想,小玉對大人撒驕耍賴,是他用來確認和證明對方真的在乎他、愛他的方法;對人擺臭臉是,如果你喜歡我就會在乎我的不舒服,如果你討厭我,至少是我先討厭你。小玉從小得到的愛總是和傷害扣在一起,爸爸打他又幫他擦藥,罵他又跟他道歉,叫他滾又不淮他走,和爸爸在一起,痛總是和愛相連。小玉甚至習慣被討厭,被嫌棄、被拋棄,因為這樣比被善待、被關心、被擁抱的關係,更安全更踏實。小玉不知道全心全意的被愛、被關心被疼惜的美好,更不會在這樣平和的關係中自處,以及與人互動。

我們想,不讓自己侷限在孩子的臭臉、冷言冷語、得寸進尺的表面,我們才能真正的與小玉建立一個好的互動關係,也只有讓我們自己能真實的看到小玉的困難,我們才不會輕易的被他的勢利、冷漠和頤指氣使給影響。

國二時小玉參加基地熱舞課,學期末有一個成果發表會,熱舞課的孩子要在基地跳舞給基地的孩子和家長看。正當孩子們與老師熱烈的討論發表會當天的服裝時,就看到小玉一下子聽耳機裡的音樂,一下子坐在離大家最遠的位子,一下子又離開教室去倒水,大家討論完後就看到小玉一臉不悅的說,她不知道要穿什麼,然後又說,自己唯一的一條短褲在昨天洗衣服的時候被被染色了,她沒褲子可以在表演當天穿。

聽完小玉說完這番話,我們明白小玉之所以沒參與討論,是因為一直在想要怎麼提醒我們,我們還欠她一條size對的短褲,小玉知道當初態度不好,理虧在先,只好大發脾氣,並說一個聽起來很合理的理由要我們幫忙

和小玉相處經過那麼多次的嚐試錯誤,這一次我們知道,不需要戳破小玉的藉口,不應該討好她馬上給她一條短褲,也不要讓她用這麼迂迴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們希望小玉能直接說出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於是我們問她,她覺得可以怎麼辦,小玉被這麼一問反而愣住了,因為我們既不安撫她,也不討好她,更沒有接下她的情緒逗她開心。

小玉支支吾吾了很久,一下解釋褲子怎麼洗壞的,一下又說某某某的褲子她一定不能穿,找不到人借等等,我們不打斷小玉,只是在一旁等小玉說出自己的需求,直到小玉說出「那你們可以幫我嗎」,我們馬上積極的回應,問小玉想要怎麼樣的幫忙,小玉避著說到上次那條短褲,就說「我想要像某某某穿的那種短褲」或是「我有在xx店裡看到一件」,我們既不回應過份的要求(要我們去買),也不指責她或否定她,只是如實的告訴小玉大人目前的困難,我們現在沒辦法馬上借到或找到她喜歡的,但我們可以記住她喜歡的款式幫她留意。最後小玉選擇了舞蹈老師提供的短褲,完成這次的演出。

 

5.有溫度的小玉

國一的小玉,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寫紙條跟男同學、女同學維持各種短暫的關係,國二時小玉在大人的鼓勵下參加了熱舞和美術課,而這個鼓勵也讓我們意外看到了小玉的改變,小玉不再是剛來時那個退縮、害怕、對自己沒自信的女孩,反而因為熱舞和美術,小玉與人有了共同的話題,討論哪個mv的舞風很酷,那個卡通好看、誰的音樂好聽,學校的才藝表演可以跳什麼。

同時,小玉也在基地交到一個好朋友--小羽,小羽和小玉是同校同年級但不同班。小靜的熱情、大方、坦率,讓小玉很快與她成為朋友,兩人會相約一起存錢買姊妹裝,一起討論彼此喜歡的男生,偶爾兩人也會有不愉快,但小羽總是有辦法很快就跟小玉和好,兩人只要一在基地碰到面就有聊不完的話題, 

有一天小玉興沖沖的跑來找大人,説有一件事要大人幫忙。原來是她要為小靜規劃一個生日派對,給小靜一個驚喜。小玉在派對兩個月前就開始準備,打聽小靜喜歡的蛋糕口味後,想盡辦法存錢;日子快到時,和我們商量慶生的方式與地點,又秘密的邀請基地的朋友一起來參加,甚至小玉想辦法去認識小靜在學校的好朋友,打算派對當天邀請她們一起來陪小靜過生日。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小玉那麼認真,不計利害得失的花心思,就為了讓朋友有一個難忘的生日,那時我們忍不住想,這様的生日派對應該也是小玉自己想要的吧,為好朋友做這一切,或許也一絲絲的滿足小玉自己內在的渴望。籌備生日那段期間,小玉的煩惱不再是和男生怎麼樣,或是爸爸怎麼樣,而是要怎麼安排驚喜,怎麼讓小靜開心,小玉跟我們説:「你也知道我沒有什麼朋友,可是小靜真的對我很好,把我當好朋友,所以我也想為她做一件事情讓她開心」

我們和小玉相處,最大的考驗應該是,要一邊耐心等待小玉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可以被愛且不會伴隨著傷害,另一方面又同時要接受小玉的臭臉與不客氣,並且不被它們影響。我們希望小玉可以明白,我們對她的接納與喜歡是不需要試探,不需要討好,不需要示弱就會存在。更希望經由這份確定的愛,讓小玉有勇氣做自己,以自己真實的面貎與人互動,並在互動中得到真正的愛與關懷。

國一到國三,小玉從沒自信,不説話,進步到可以跟基地大人撒驕耍賴;從只要別人對她好,不會交朋友,進步到可以為朋友犧牲付出;從每天都是一個小可憐,進步到可以笑臉盈人,和大家一起説笑。這些進展看似微小,卻很重要,因為,爸爸偶爾的發脾氣、打人,總會整個打亂小玉進步的腳步。

每年寒暑假,小玉都得跟著爸爸住到工寮裡,我們努力和小玉經營四個多月的情感,在寒暑假後都要花一番心力重新接軌。而爸爸説不可以出門就不可以出門的不確定性,也會讓我們與小玉的關係時好時斷。

 

前一陣子,小玉提到她想唸一間有住宿的高職,問我們有什麼可以選。我們無法確知她是否真的想要為自己找一個不會被干擾的環境,但上一次小玉提出離開家,己經是二年前事,而且當時身旁有許多人鼓勵她。我們不知道小玉有沒有機會脫離父親的暴力,也不知道小玉離開父親是否真的會比較好,但我們知道,只要小玉需要幫忙時會找我們,我們就有機會呵護她長大。

 

結論

我們總期待孩子能愛自己、做自己、看到自己的好,當自己的主人。很多時候為了讓孩子能成為他自己,我們需要一路幫孩子除去各種絆腳石,但有些石頭我們無法移開,只能帶孩子繞過它不讓自己困住。

 

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無法改變自己生長的環境,無法決定自己的父母是怎樣的人,無法不接受父母一整年在家不工作,無法選擇爸爸不會喝酒打人,也無法選擇不要被媽媽遺棄;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幫孩子改變外在環境,遇到困難只能幫助孩子釐清問題,看清現狀;當孩子孤單害怕時在孩子身旁,讓自己有能力成為支持他們的力量;當孩子迷失自己時不離棄他們,耐心等待孩子長出力量。因為我們相信,被接納、被理解、被愛過的孩子,一定有機會有能力展現自己,為自己的人生作主,走出自己的道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