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講愛因斯坦好嗎﹖  

◎盧玲穎    

有一堂為青少年上的課,「長」這個樣子—

先利用電腦投影,在白色螢幕上放出不同形象的「女性畫作」。無論是女性坐姿、女性站姿、女性的各種姿態,都有至少三張不一樣畫派的圖,有的細緻典雅、有的色彩鮮明、還有的讓人摸不著頭緒、改變物體造形的圖樣……

然後,請青少年試著分辨,哪一張圖,可能是超現實主義?為什麼。請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最後,再為青少年講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故事,說他利用視差所創造出的奇異世界,說他如何驚世駭俗視錢如命,再說說他用各種現實形體創作超現實作品的理念。

原本很容易趴下的孩子,頭抬了起來,還有人嚷著看不到,要到前面看;看到達利的畫,有人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也有人厭惡,也有人目不轉睛……

你能猜到這是一堂為誰上的課嗎?

這是今年初,人本教育基金會法院假日輔導義工,到台北地方法院為孩子上的一門課。這群上課的青少年,都是正在接受法院輔導的小孩。他們每個月有一個週末假日,得到法院來上課,稱為「假日生活輔導」。人本教育基金會從民國84年底加入假日輔導義工的行列,曾經帶過十四歲以下到十七、十八歲的孩子。

 

是上課,不是處罰

面對一群被規定每個月都要到法院報到上課的青少年,去上課的大人們,想帶給青少年什麼?根據法院規定的工作要領,假日生活輔導主要分為品德、心理、家庭、及生涯等四大項,不同的委託團體會帶來不一樣的課程,但是人本教育中心副主任、假日輔導負責人何淑真想起有一次法院主任觀護人對實習義工所說的話—「人本的課,實驗性比較強!」

實驗些什麼?一開始,人本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實驗」。人本副執行長馮喬蘭說,第一次假輔去帶小孩活動,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整間教室笑聲不斷。可是外面的家長卻皺起眉頭說:「他們是來受罰的耶,怎麼可以這麼開心?」

馮喬蘭說,那時候的感覺是很奇怪的,可是後來想一想就理解了,「因為大人覺得在『法院』辦的課程,應該有處罰意味,應該讓小孩學到道德、感到羞恥,才能促成行為改變。」可是,馮喬蘭說,「你一直跟小孩說,做錯事了,要知恥、要悔改,通常只會引發他們的防衛機制,並沒有真正進入他們的心。」

所以,人本走了另一條路,即使被稱為「實驗性強」,但都是義工們從討論孩子的潛能、理解孩子的需求中所創造的教案。幾年下來,這些義工曾經創作的稀奇古怪教案包括—「談『男人』」、「從《麥田捕手》談『誤會』」、「達文西的世界」、「莎士比亞」、「達利的畫」、「談『蘇建和案』」、「從《紅樓夢》、《羅密歐與茱麗葉》、《徐志摩》談愛情」、請紀錄片導演吳乙峰來談他的理想、請調酒師談談他的工作……

何淑真說,人本假輔的走向,並不急著從行為上著手,「孩子其實早都知道那些道德行為準則了,他們的『不願意變』,一定有更深層的原因。」何淑真這樣說。因此人本的假輔,從擴展生命體驗(流行術語叫「生命教育」)著手,包括看電影、聽閱歷豐富有意思的大人談他的生活、瞭解一個科學知識、或是更瞭解自己。

 2012-04-19 20.19.50  

給一點理解自己的空氣

瞭解自己,無論是情緒或感受,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假輔義工,想要與這些有非行記錄的孩子談深刻些,他們找到《麥田捕手》這本經典小說,為青少年上一堂不但談到人的情緒、又有文學味道的課。

這堂課的主題是「談『誤會』」,一開始,義工們先說了兩個故事:

《麥田捕手》的主人翁荷頓,總是非常尖酸刻薄的形容他身邊的大人,包括父親、老師,在他決定要離家出走的前一天,去看妹妹,結果妹妹問他說:「你老是討厭所有的人,卻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荷頓很生氣地說:「一定有一定有!」可是當他努力想,他卻真的不知道。

《異鄉人》的主角,在母親過世後沒有流下眼淚,跑去做了很多放蕩的事情治療悲傷,後來他不小心誤殺了人,但在審判他殺人的過程中,他卻是因為母親過世時的沒有眼淚被譴責,被認為沒有道德。

這些故事,跟「誤會」這個主題有什麼關係?其實孩子早就有感覺了,他們看到了被誤會的人,也看到了誤會別人的人。

接下來,義工與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再請他們在問卷中寫下自己的心情。何淑真說,有一個孩子,寫了好長好長的一篇,說他自己曾經存錢買了一輛摩托車要送媽媽,卻被姑姑認為摩托車是他偷來的事情,孩子好難過好難過……

義工們發現上完課後,孩子都變柔軟了,比較誠懇認真地,去思考誤會是怎麼造成的,容易給人什麼感受。何淑真說,看孩子們的文字,你知道他們還不太能用筆寫、表達能力也不嫻熟,也許句子斷斷續續的,也許錯字滿天飛,但是那個心智與心情,是早已經長大成熟的了。「用符合他們心智成熟度的材料、用經典的文學帶領孩子,會比直接告訴孩子一些﹃道理﹄來得深刻。」何淑真緩緩說著。

後來,一個小孩寫信到基金會,說的是:「謝謝你們,讓我們有不被另眼看待的機會。」

 

養一點對知識的胃口

不另眼看待小孩,還包括相信小孩的能力—尤其是學習複雜的知識、經典的學問的能力。每次假輔前一個月的討論,所有的義工都拼命的讀書,設計討論美國九一一事件的教案時,有人去讀賓拉登的傳記,有人去讀以巴的歷史,還有人去研究美國與中東國家的關係……因為想帶給青少年的,不是單一的觀點,而是能夠用更多觀點想事情的能力。

所以義工們試著帶入「知識」的話題給孩子,即使有些人覺得對小孩來說太難,但是轉換一下,孩子都還聽得津津有味。何淑真說:「這群孩子,大多學習胃口早就被打壞了,覺得知識很無趣,可是我們還是試,因為我們不覺得他們是不適合學習的小孩。」

也大概是這樣,法院的課堂裡,曾經出現跟孩子談達文西、談莎士比亞、談九一一事件等體會時事、體會經典思想的教案。青少年是有感覺的,講完達文西,有人在問卷上寫著,「下次講愛因斯坦!」這樣的句子,就讓義工們興奮了半天,因為這群青少年,坦白講是被法律「逼」來上課的,能引起他一點點興趣,進而想要去知道些不同的事物,都是滿足。

拓展生命體驗,讓孩子看看世界、想想世界,進而探索自己,本來就是每個生命都可以追求的目標,面對這群學習胃口被打壞,正在為自己找出路的孩子,人本假日輔導的「實驗性」五花八門課程,似乎也正為這些青少年注入一點瞭解人、瞭解知識的信心與動力。

■假日輔導法律規定:

《少年及兒童管訓事件執行辦法》—第二章 少年管訓處分之執行

第三條(假日生活輔導)---假日生活輔導由推事指揮執行,應於訓誡處分執行後,交由觀護人或其他具有社會、教育或心理學專門知識之適當之機關、團體、個人,於假日利用適當場所行之。

---執行假日生活輔導,應以改正少年不良習性之必要方法,對少年施以品德教育,輔導其學業或其他作業,並得命為勞動服務,惟應注意維護少年之名譽及其自尊。

---前項輔導並得以育樂方式啟發少年心智,亦得與其他機關、團體合作辦理。其以集體輔導方式行之者,應先訂定集體輔導計畫,經少年法庭核定後為之。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5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