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媽不太會說話    ◎李思慧

 

上學期開學沒多久,好一陣子沒來基地的小瑜,忽然出現。小瑜讀私立高職二年級,高一時一半以上的科目都不及格,父母希望她重考或轉去讀課業比較輕鬆的夜間部,但因為說服不了小瑜,所以媽媽要她來找我們,聽聽我們的想法。

另外,小瑜的導師認為她學習的進度比同年齡的同學來的慢,繼續唸高二成績只會更差,也在猜測小瑜是不是發展遲緩。(後來我們問了專業的特教老師,老師說只有六歲以下的孩子才會被稱為發展遲緩。)因此極力游說小瑜轉學,去念一間注重技職教育的高職,學一技之長。

「我就是不可能學得會…」

小瑜是在國一升國二的暑假,參加基地辦的暑期英數課輔,而和我們認識。那時我們己經感受到小瑜是個很特別的孩子:不管是和人的互動或學習上,都和大部分的孩子不太ㄧ樣,她特別的慢,而且和大家有點格格不入。此外,小瑜對自己很沒信心,不管談論到什麼,小瑜常常會說:「才不是這樣,我爸媽都說是…」小瑜幾乎不太表達自己想要什麼,說的都是爸媽希望她是什麼。

為了瞭解小瑜自己真正的想法,我們和小瑜討論了很久,小瑜眼眶充滿淚水,卻無法真正下決定,她跳來跳去的說著:「我想要繼續唸,可是不可能,我爸媽一定不會答應,我不知道怎麼跟他們說。」「我根本不可能平均到60分,到時候我爸還是會要我重考,我不想要重考。」「我沒有辦法,也只能答應他。」

追問後我們才知道,小瑜的爸爸堅持,如果她要繼續唸高二,就必須在第一次月考時平均要有60分,不然就要接受爸爸的建議去重考,這對高一段考幾乎每科都不及格的小瑜來說,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於是我們跟小瑜說,我們知道爸爸的要求讓她很為難,但她只需要為自己決定,到底要不要繼續念,其他的我們幫她想辦法。小瑜最後決定要再試試看,於是我們答應小瑜陪她讀書,並且一邊幫忙跟小瑜的父母商量這個約定。

做了決定後,小瑜每天一放學就直奔基地,常常還不到七點,小瑜就坐在桌前,翻開書本念起書來,還會拿學校還沒教的習題來,要我們教他寫,我們問小瑜為什麼不等老師教了再寫,小瑜說:「我一定要先學,因為我學得很慢,這樣我才能在老師教的時候全部寫完。」

小瑜雖然認真投入,卻無法立即反應在平時測驗的成績上,為了讓小瑜能真正進步,我們試圖和她討論唸書的方法,一開始小瑜很不願意,她已經習慣死記死背,雖然也不一定管用,但這是小瑜唯一能用的方式。有一次小考的範圍比較大,小瑜怎麼背就是背不起來,就很氣餒的說:「我就是不可能學得會,我從以前就試過了各種方法,都沒有效,我數學就是很爛…」

DSC01557  

爸媽的誤解與釋懷

我們知道並不是小瑜不想改變讀書方法,只是小瑜太害怕失敗,為了照顧小瑜害怕的心情,我們決定各退一步:小瑜可以繼續背,但在每一次她要背之前,她要先跟我們討論,公式怎麼來的?算式這樣寫是什麼意思?課文這句話的意涵是什麼?單字怎麼念?為什麼這個字母發這個音等。討論完後,小瑜再開始去背。

後來小瑜發現,她背的速度變快了,也發現有時候不用背,和我們討論完,她幾乎就懂了一半,於是她開始願意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來準備考試。甚至小瑜還能夠舉一反三,把學過的東西運用在新的內容上,比如,當小瑜明白怎麼計算平面上點到線的距離時,小瑜也能用這樣的想法與概念,計算平面上兩個圓圓心之間的距離。當小瑜會算的題目越來越多,她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小瑜說:「以前上數學課都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所以上課不是在睡覺就是發呆,但現在我大概可以聽懂老師在說什麼,也可以看懂一點課本。」

漸漸的,小瑜的小考都有不錯的成績,但小瑜並沒有因此開始有自信,她常常說:「這是只是小考,比較簡單,我段考就不行了。」

我們了解,因為小瑜和爸爸的約定,是總平均要有60分,所以即便她小考有不錯的成績,卻還是無法建立自信。為了減輕小瑜的壓力,我們和爸爸媽媽溝通,說明小瑜目前的學習現況以及她的進步,希望爸爸媽媽能給小瑜多一點時間,多一點鼓勵。小瑜要面對自己長久以來學習上的失敗,已經非常挫折,和爸爸的約定,更讓小瑜無法放心的去嘗試,找尋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沒有想到,小瑜的媽媽雖然知道小瑜的小考進步了,但也說:「這只是小考,她以前小考就可以考的不錯,到大考還是不行。」媽媽同時抱怨了小瑜以前無心唸書的狀況:上課在睡覺、回家看電視、高一主科幾乎都不及格,成績還要靠其他科目拉起等。總之,爸爸媽媽都認為小瑜並沒有用心在念書,要不是爸爸這個約定,現在才比較認真一點,他們擔心如果跟小瑜說約定不必當真,小瑜又會回到以前的樣子。

知道爸爸媽媽真正擔心的是小瑜不主動唸書,我們特別和媽媽說明小瑜學習上的困難,以及人們容易誤會這個孩子不認真的地方:小瑜很容易分心,對事情充滿好奇,當她聽到什麼有趣的話題,總會在旁邊插上一兩句,但如果小瑜念書時有人坐在一旁邊陪著,她分心的狀況可以減少很多。另外,小瑜不太能一次看一大段文字,需要幫她拆解和找重點;她在數學上,對各種符號的意思不太瞭解,常常看不懂公式,但如果把文字轉換成圖畫或是說給她聽,她會理解得比較多;而小瑜也無法結合英文字母的音和單字的意思,無法記起很長的句子。

但是小瑜也有很厲害的地方:她的直覺很強烈,空間的概念很好,所以當數學的題目轉換成圖像或是放在座標上時,她理解的速度會加快,有時她也說不上來為什麼是這樣。

媽媽聽完了我們的說明,才說小瑜以前在學校就跟不上,媽媽也知道小瑜有某些困難,但實在不知道能怎麼幫她,只希望她能順利唸完高中,如果真的跟不上,去念課業比較輕鬆的夜間部也無所謂。

她有能力包容父母

我們如實的把媽媽的話轉達給小瑜,小瑜聽完後似乎鬆了口氣,而且沒有因為知道了真相而不唸書。第一次段考成績下來,小瑜很開心的跟我們說,她剛剛好平均考了六十分。

雖然小瑜達到爸爸的要求,但小瑜的父母還是覺得小瑜的成績不夠穩定—英文還是不及格,數學也只是低空飛過。爸爸要求小瑜第二次段考時所有的主科都要能及格,這一次小瑜雖然還是有些戰戰兢兢,卻不再那麼的擔心,也不再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第一次段考後,小瑜因為晚上必須要重修高一的學分,到基地唸書的時間變少了,本來我們很擔心她一邊要重修高一的課程,一邊要跟上新的進度,還要準備檢定考的內容,這麼多的功課與壓力,會消化不來,但小瑜憑著自己的努力,不但拿到重修的學分,也維持者優異的小考成績。

小瑜念書時不再是眉頭深鎖,也不再只是說:「我什麼都不會。」她會精確的說出,要我們教她什麼,甚至也開始會抱怨哪堂課老師說得不清楚,哪些考題很無聊。

看著小瑜突然進步如此多,我們好奇的問她,她怎麼看待自己的進步?小瑜一開始不好意思歸功於自己的努力,只說,一定是高二的課比高一容易,但之後又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覺得現在沒有那麼難,東西看起來都變得簡單了,也比較不會怕了。」

第二次段考成績發下來後,小瑜非常興奮的跑來跟我們說,她數學考了八十幾分,她從來都沒有考過這麼高的分數,雖然英文差一點就及格了,但比起第一次段考也進步了十幾分,我們問她,爸媽看到成績有沒有說什麼,小瑜說:「我爸媽看到成績單說,也只有數學能看而已,還說,你看,你就是要人逼你,你才會念。」

聽到爸爸媽媽這樣說,我們的臉忍不住沈了下來,小瑜馬上說:「我知道他們不是那個意思,他們只是不太會說話,我知道他們是為我好。」回想起學期初帶者滿臉委屈來到我們面前的小瑜,和現在臉上充滿信心又溫柔的她,真是判若兩人。小瑜讓我們看到,真正被體貼、被包容過的人,也會有能力去包容別人。

第三次段考快到時,小瑜說:「爸爸說我應該可以考到全班前15名,如果這次考到了,要買東西送我。」小瑜似乎看出我想要追問什麼,就趕緊說:「我知道我爸要鼓勵我啦,我自己也想試試看,我想挑戰看看。」

我們知道小瑜已經不再是那個只能默默承受委屈的人,現在的小瑜開始對自己有期待,有想法,有規劃,也願意接受挑戰。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29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