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的生之勇氣和弱勢小孩一起看見陽光 (下)  江思妤

做自己的主人

  這幾年,基地有一些孩子常常被班上同學欺負,我們無法去學校幫孩子處理紛爭,只能在基地提供協助,讓人敬佩的是,這一路的陪伴,我們看到孩子的靭性與能力,遠遠高過我們的預期。

 

  亮亮是基地孩子的家長介紹來的。媽媽帶亮亮來參觀基地那天,毫不客氣的說小孩要打,說她壓力很大,婆婆很難相處……談到亮亮,媽媽就說她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講,沒路用。看到媽媽這樣的直接,我們也不好說什麼,只能跟亮亮說,歡迎她來。

  亮亮來基地上課沒多久,跟我們說班上同學都故意弄她。我們認真聽她敘述事情的經過,問她知不知同學為何要這樣,亮亮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繼續說那個同學昨天還做了什麼事。我們猜亮亮想要得到同情,但沒有想要解決問題,也就不再追問,專心聽她說,接下來的日子,亮亮每天都一定要找數學老師說被欺負的事,也在學校的聯絡簿上寫被欺負的事,偶爾亮亮會說有人幫他去罵那個同學,或者問我們她可以怎麼辦,但亮亮一點都不想談,別人為何只欺負他。

  我們聽亮亮抱怨一整個學期,本來期待新學期會有一點點不同,沒想到

狀況完全沒有改變,唯一改變的是,亮亮抱怨的對象變多了,除了數學老師,亮亮和基地工作人員以及助教們都熟悉了,有更多人可以聽她說話。

 

  我們想,沒辦法讓亮亮停止抱怨,至少先讓他不要在聯絡簿上打小報告,亮亮在學校的衝突,已經有好幾椿是因為她寫在聯絡簿的內容。而且,一直寫這些,老師應該也會覺得很煩,不想幫她。陪她寫聯絡簿時,我們特意問她今天有沒有開心的事,一開始亮亮都說沒有,後來開始可以講一點點課堂上有趣的事,但亮亮講完開心的事後,還是堅持要在聯絡簿上寫被欺負的事,我們也就由著她。

  為了幫亮亮的忙,我們打電話給媽媽,想知道媽媽對亮亮被欺負的看法。沒想到媽媽說亮亮小學就這樣,愛哭,不會和人相處,成績又不好,被欺負也沒有辦法,是她自己小題大作,叫她減肥也不聽,姐姐都有去幫她了,亮亮自己不爭氣……

  在媽媽那裡碰了一鼻灰,我們只好回頭找亮亮。我們隱約知道亮亮在學校會被欺負,應該和家裡的對待有關。亮亮排行老二,和姐姐只差二歲,姐姐聰慧、漂亮。妹妹差亮亮六歲,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家裡的任何事,亮亮和姐姐都要分攤,因為姐姐國三了,照顧妹妹、行動不便的奶奶的責任都落在亮亮身上,媽媽常罵人也會打人。爸爸常常不在家,家裡的事都媽媽在管,亮亮覺得大家都疼姐姐和妹妹,只有她沒有人疼。

  只有她沒有人疼,講到這句話,亮亮紅了眼睛,我們也跟著難受了起來。

  那一陣子,我們每天主動跟亮亮噓寒問暖,為她準備好吃的糖果餅干,聽他講上學開心、不開心的事。鼓勵亮亮在聯絡簿上寫開心的事,為自己留下好的記憶。亮亮還是會被同學丟垃圾、被排擠、但她開始比較想要跟我們談開心的事,被欺負的事變得沒那麼重要,偶爾我們問她,她覺得為何會被針對,亮亮也比較願意想一想。

  國二剛開學亮亮整個人氣色就很不一樣,我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說她想通了,那些欺負她的人就是想要看到她傷心難過,只要她不表現出傷心難過,他們就拿他沒辦法。「但被欺負就是會不舒服啊。」我們問。亮亮說:「沒關係,晚上來基地再找你們說就可以了,我可以忍一下。」這下我們知道,當亮亮講被欺負的事時,我們更應該只是聽,不要給任何建議。因為她正在努力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亮亮只是需要一個垃圾筒,讓他丟出那些壞情緒,才能生出新的力量。

  有一次,亮亮在聯絡簿上寫下被老師誤會的事,老師回復她,不應抱著受害者的心態,自怨自艾,這樣永遠走不出來。亮亮問我們,什麼是受害者心態,她有受害者心態嗎?和我們談完之後,亮亮再次在聯絡簿上為自己澄清,因為她很信任老師,才會跟老師說這些,希望老師明白。沒想到老師再次回復她,小題大作。我們本來以為,亮亮會很難過,畢竟她是那麼信任老師,沒想到亮亮平靜的說,我對老師有點失望。

  為了幫忙家計,亮亮國二下開始去小吃店打工,沒有辦法每天來基地。打工讓亮亮對自己開始有一點點的信心,學校的美術課也讓亮亮找到學習的樂趣,雖然打工很累,亮亮還是會抽空來基地找大人聊天,談工作上的苦與樂。被班上同學欺負的事已經是過往雲煙,亮亮會說,他們就是太幼稚了,不要理他們就好。

  最近,為了升學的事,亮亮找我們聊了好幾次,亮亮想念美工類的,但媽媽要她唸護專,因為美工學雜費貴將來又不好找工作,護專畢業就可以當護士,不然也可以去考幼稚園老師。媽媽說如果要唸美工要自己出學費,我們問亮亮打工的錢呢?亮亮把打工的錢全都給了媽媽,我們和亮亮商量把打工的錢存起來,亮亮不願意,說要幫妹妹付安親班的費用,我們明講媽媽完全不替亮亮著想,亮亮說,我知道,但我還是會聽媽媽的話,因為她是我媽。亮亮只是想知道,有沒有成全媽媽也能保有她的興趣的辦法。

  我們不知道是那一個環節讓亮亮從一個自怨自艾的女孩,變成如此大器懂事的人。雖然亮亮為了媽媽選擇犠牲自己,但這是她的決定、她的選擇,而且我們知道,當她覺得犠牲夠了,她會再有其它的可能。這就是在青少年基地工作的魔力,我們積極接納孩子、提供協助,然後在某個時刻某個事件,孩子忽然就長大成熟有能力,不再是過去那個滿身傷、獨自舔舐傷口的人。

 

 

結語

  過去一直有人問我們,照顧青少年和照顧兒童有什麼不同,因為在人本基金會工作,除了基地的孩子,我們還有很多機會和兒童相處。就需要而言,青少年和兒童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別,孩子們需要愛、關心、如實的包容、接納;但就處境而言,青少年比兒童多了許多道傷,許多道牆。

  我們常常要和孩子們過去的種種拉扯,父母、學校、老師,都或多或少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痕跡,有的痕跡讓孩子關上心房,有的痕跡讓孩子失去自信,有的痕跡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能力與興趣。我們總是要和孩子一起,逐一去除那些過去的阻礙,或正在發生的阻礙,改變才會落地生根,孩子們才能在這青春勃發的年紀,為自己闢出一條道路。道路或許崎嶇,但絕對是孩子們的選擇,而不是社會排擠的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