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學習弱勢的九年級生面對基測的考驗
報告人:郭珮筠
一、為什麼三重青少年基地要特地為九年級的孩子設計陪伴計劃
「國三了就必須要面對升學壓力」似乎已經成為一件全體共識,它是如此「理所當然」,所以大人很容易不加思索地認定每個孩子只要一站上「考生」的位置,就該準備齊全。而對於一件孩子「本來」就該做的事,我們傳統的對待模式,往往是『要求與苛責』遠多於『提供協助』。在所有大人的要求與監督下,我們的孩子,常常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卻不知道自己所為何來。
三重青少年基地並不是為了協助孩子升學而存在,但我們不能脫離孩子身處的真實環境來『提供服務』。當一群『考生』出現了,我們也強烈感受到那股焦慮,以及一股無力無奈的逃避感。這些孩子中,有些因為家庭不穩定,本來就沒有足夠的文化資本及好的學習環境;有些孩子則是早已習慣放棄,認定自己是陪考;有些雖然想奮力一搏,但成績不好,又苦無突破的方法。無論是哪一個孩子,他們從沒有真正想放棄通過基本學歷測驗的念頭,但主、客觀因素,讓他們普遍呈現出『我一定考不上好學校』、『現在也來不及了』的挫敗心情。
我們一向不主張學習要以升學為導向,然而我們絲毫不反對利用升學作為好的學習機會。基地並不以孩子要考上明星高中為『績效目標』,我們關切的是在孩子面對這重要的人生關卡時,可以陪孩子走出一條他自己仔細思索、選擇的路;我們在意的是能幫孩子盡其所能的面對這個挑戰,不退縮、不逃避;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幫助孩子看見自己進步的可能,因為這種『我可以做些什麼』的信心,才是孩子將來面對人生的最重要力量。
二、這些孩子在什麼樣的處境之下面對基測?
孩子所身處的環境,是他們在面臨考驗時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除了普遍考生所會面臨的處境之外,學習弱勢的孩子還需面對在環境與學習基礎上的弱勢所帶來的壓力。而與孩子最切身相關的學習環境,不外乎家庭與學校,但這些環境提供了什麼?以基地的孩子為例,我們來看看這些孩子的處境。
(一) 家長僅施加壓力,孩子無法從家庭獲得心靈上的陪伴與支持
家長在考生面對這段艱難的時期,應是相當重要的支持力量,但家長在這時的關心,往往只簡化成『督促』孩子唸書的角色,這種緊張的關切常讓孩子持續處於身心俱疲的狀態,一刻不得休息,家長想要幫忙卻幫了倒忙,還可能因此破壞了親子關係。其實家長往往只是不知道還能怎麼幫,而不是真正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小美的叔叔就是個例子(註:小美是被奶媽收養的孩子)
叔叔之前經常跟我們抱怨小美回到家都不唸書,而且都不太愛理家人,不跟他們說話。原來叔叔在小美晚上十點多回到家之後,只會要他好好用功,責備他都不看書,這讓小美一直覺得很煩,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話題可以跟叔叔聊,所以不想待在家裡。我們建議叔叔,先不要跟小美說這些,找機會跟他聊些別的話題。後來叔叔在這方面改善很多,還會找時間帶小美出去散散心,小美覺得這樣輕鬆很多,自己偶爾在家裡其實也會想唸書。
(二) 能力不被信任,受家長與學校安排,失去自己的想法
我們面對的孩子中,在學習的態度上,幾乎都是被動的。家長、老師時常抱怨孩子不主動,用盡所有辦法才能讓孩子稍稍動一下。
小進的爸爸說:「我一點都不要求他要考多好的學校,只要可以乖乖的在學校唸書,好好的寫我買的評量,如果他不想繼續唸書,就直接說清楚,我也可以安排他其他的地方去。」接下來他說:「可是,他現在還是得好好的在學校唸書,用功的寫評量,因為這是他的本分,他的責任。」我問小進:「對於爸爸的要求,你怎麼打算?」小進說:「反正就是什麼都聽他的!就乖乖的唸啊!還能怎樣?我說什麼都沒用!」但事實證明,小進並沒有真的從此乖乖的唸書,而爸爸也一再的因此暴跳如雷。
當所有的決定都是被安排好的,孩子會有認同感嗎?當孩子不認為自己有決定這些事情的權利時,孩子會有辦法堅持下去嗎?
而學校對於成績不佳的孩子,根本不相信他們有唸書的意願,往往認為能逼多少就逼多少,所以連讀書方式都幫孩子設計好了,孩子不但無法發展他自己規劃的能力,也浪費許多時間在一些沒有幫助的功課上:
小嬪時常帶著考卷到基地抄寫,兩個小時的課輔時間幾乎都花在罰抄上,問他這樣是否有助於他對不會的題目更加熟練?他說:「光抄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去多想題目在說什麼!」
(三) 無法從學校的複習進度中得到協助
學校幫孩子安排的複習進度,對於原本就學會的孩子來說,重點整理可以幫助他們再回憶一遍以前的課業,但對於基礎沒有紮穩的孩子呢?
小影說:「教的方式都一樣,以前聽不懂,現在還是聽不懂。」他們也不認為去問了老師,聽不懂的情況會有較好的改善。另一方面是複習進度太多,孩子負荷不了,小美說:「每一科每天複習的小考並不多,但是如果每科都要這樣考,根本唸不完。」成績還不錯的小貞說:「唸得完的考試就還好,唸不完的,因為越累積越多,就越不想念,後來寫考卷就乾脆都亂猜了。」
(四) 重複經驗學習的失敗,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被放棄,也自我放棄了
沒有人喜歡失敗的感覺,學習一開始也許是一件有趣的事,但一再重複面對自己「就是不行」的挫敗,許多孩子就這麼放棄了。有些孩子則是都還不清楚自己行不行,就被放棄了。我們來看看兩個例子:
小齊是學校高關懷班的孩子,學校與社會機構合作,在上課時間為這些學生安排一些特別課程,如調酒或是戶外活動,小齊很喜歡這樣的課程,他說總比坐在那裡上課發呆好玩。小齊覺得他無法在課業上有好的發展,也討厭唸書,本來想畢業就找一個工作。然而在基地課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小齊在學科上的學習能力相當好,如果有一些好的方式與鼓勵,應該能有相當好的發展。小齊確實在調酒課程中獲得許多的肯定與信心,卻也犧牲掉了他學習學識基礎能力的機會,這樣的安排不免有些可惜。
小華在國二學期末時,老師曾提出請他三年級轉班的建議,因為小華在班上的成績不理想,由於同學情誼的因素,小華跟老師表明不想轉班,他也承諾留在原班會好好唸書。國三上學期開始沒多久,小華因為不堪英文老師對他的緊迫盯人,考不好就一再要求補考,還沒唸完,範圍又不停的增加,課堂上總是指定他回答問題,小華覺得壓力很大,不久後,就開始裝病翹課,不想面對學校沉重的壓力,最後差一點被學校提出中輟。
三、怎麼陪?
(一) 協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任何企求的改變,如果當事者沒有自覺或是無法發自內心認同,改變與進步將會變得緩慢或不可能。孩子必須在充分被尊重與被信任的環境下,才可能看得見自己的能耐,才有能力去做嚐試與改變。而大人的責任,就在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想法,並協助孩子自己做決定。所以任何事,只要跟孩子本身有關,一定要先與孩子們聊聊他們的想法,這樣,孩子才能發展出自己做決定、自己管理自己、可以為自己的事負責的能力。
基地國三課輔的第一步,就是找孩子一起來聊聊,請他們盡量先放下父母或學校所做的安排,說說他們對升學的看法、他們的困難以及期待的讀書方式。希望他們都是經過仔細考量後,選擇對自己真正比較有幫助的方式來唸書(孩子通常有幾種選擇:補習、留校自習、在家唸書或是來基地)。而基地則盡可能能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需求,提供協助。
(二) 以孩子為主體,帶著孩子學習「做計劃」
當孩子說出「我想要!」的時候,就往前跨一大步了。在「想要」之後,接下來就是「想要什麼?要如何達到?」。做計劃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孩子可能會不知道要從何著手,或是對於自己說出來的規劃沒信心,大人需要幫忙他把事情想清楚,並且鼓勵他說出任何的想法。從做計劃開始,就有機會讓他仔細考量他的目標、他目前的情況、他現在的能力可以先做到哪些、有多少需要完成的事情、也可以看清楚,這件事情或許有點困難,但照著計劃一步一步來,還是有可能辦到。透過陪孩子一起規劃,大人可以主動提出能夠協助的事情,但還是要以孩子的意願為前提,讓孩子清楚,我們是協助的角色,而不是支配的角色,並且,有任何困難,我們願意盡全力支持他。
(三) 陪孩子克服執行上的種種考驗
對於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要開始執行一個計劃是很困難的。孩子對於自己的計劃也許躍躍欲試,也許還有些懷疑,無論是什麼狀況,他們原本在學習上的種種困難,在這個時候還是存在著,在生活中也仍要面對種種事物與情緒上的變化,我們必須陪著孩子把所有問題一一找出來,陪著他們面對、調整,幫助他們在困難重重的狀況下,開始落實他們的計劃。
在每天的安排上,我們顧慮到,孩子在基地唸書,並非一進門就有心情,所以助教們在孩子開始讀書前,會花一點時間陪孩子聊聊天、聽聽他想要分享或困擾的事,看是否有我們可以協助的地方。如果有需要時間平復情緒,先試著幫忙將孩子情緒上的困擾點找出來,與他商量怎麼辦,讓他先將搞不清處的情緒理清,再讓他試著調整心情,請他覺得可以了,再繼續讀書。這短短的幾分鐘,往往可以讓小孩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內,能夠專心一些時間。在聊完天之後,一起上樓唸書,也讓前一段活動有個結束感,而非時間一到就匆匆忙忙的放下手邊的事情,這樣,孩子心情上才比較有辦法轉換。
(四) 幫助孩子培養耐力與穩定性
要培養自制力,除了發自內心的「想要做」之外,還可以靠一些小技巧來幫忙。孩子有時候難免會浮動不想繼續專心唸書,大人可以幫忙提醒,或是適時的幫助孩子調整步調,一起找出孩子不想持續的原因,再想辦法慢慢練習穩定下來。
在穩定性的安排上,基地會請助教盡量安排幾件每天一定會進行的事情,如:提醒孩子時間、關心孩子的心情、看看他們怎麼規劃自己每天的時間以及進度的安排,也讓孩子盡量照著讀書的計劃進行,與孩子培養一個合作的默契,可以有一個穩定的節奏感,讓孩子漸漸上軌道。
在耐心方面,將時間與預計讀的範圍切割成幾個小區塊,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去完成;如果是孩子比較不會的科目,一部份的時間由大人陪著唸,一方面孩子不會因為遇到困難不懂而覺得無聊,也讓孩子養成不懂就會問問題的習慣,一方面大人也可以知道要用什麼方式帶孩子唸書;另一部份的時間,留給孩子自習,自己做安排,練習可以專注自修的能力。
方法抓到了,節奏穩定了,耐力也就一點一點的加強了。
(五) 不忽略孩子任何的進步,讓孩子清楚看見自己的成長
不吝的給予讚美,是支持孩子繼續走下去的重要力量。對於學習弱勢的孩子來說,學習總是與挫折畫上等號,當學習被簡化成分數與排名,不但窄化了孩子學習的視野,也整個破壞掉孩子的自信與自尊。分數與排名,表現不出孩子們一天比一天更加專注、每一天又多學會了什麼、心情上越來越會調適自己、說話的條理越來越清楚了、越來越勇於發問、越來越自發….等這許多方面的進步。而表現不出來的這些成果,卻是更加難能可貴、值得讚賞的。基地用心的欣賞與肯定孩子們這些細緻的進步,我們相信當孩子整個人在進步時,課業成績的進步是早晚的事。讓孩子看見自己是如何在進步、如何從挫折裡一步步走出來,這是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過程。
四、孩子的改變
課輔三個月下來,雖然大家仍在各自的計劃中辛苦的奮鬥著,但孩子們開始陸續的出現了令我們驚喜的新樣貌。
(一) 孩子開始試著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美:「我也比較喜歡可以照著自己的步調唸書,但是要做計畫以及要去完成,我覺得那很難,因為不太相信自己是有能力作那個計畫的。」
我:「你需要什麼幫忙?」
小美:「我也不知道。」
我:「如果有人可以一起跟你討論你的讀書計畫,然後你可以自己讀,讀不懂的隨時問,或是請助教也幫你注意你的讀書方式是否需要調整,這樣會不會好一點?」
小美:「其實我很想要自己唸,但若是這樣,又覺得自己會很容易鬆懈,很難完成計畫。」
我:「那你什麼時候是覺得想要自己唸,不希望被打擾的?」
小美:「我比較看得懂的時候。」
我:「恩,那如果你覺得你可以自己唸,那就跟助教說今天不需要幫忙,如果你有困難,就跟助教說你哪個部分比較需要協助,請他幫忙,這樣好嗎?」
小美:「可以試試看。」
這是以前回答問題只會說:「不知道」的小美跟我最近的對話。
學習上因為抓到方法,小美在讀書上變得主動許多,整個人也自信開朗了起來,小美現在不但時常會追著我們問問題,也時常分享他在生活上的事情,不再是以前那個面無表情,無法說出想法的小美了。
(二) 清楚自己的優勢與進步,重拾讀書的樂趣與信心
小華是個很沒自信的孩子,很在乎自己的表現,總是小心奕奕的回答問題,就算他是會的,也不敢很肯定的回答。一次帶小華唸英文,雖然他的英文成績不好,但我發現他的拼音能力很好,我當時相當驚喜,告訴他在唸英文上,這其實是個很好的優勢,並且不時的跟他說:「做得很好!」當天他難得專注的唸了兩小時的書。快結束時,小華說:「沒想到專心唸書是這麼開心的一件事!好有成就感!」
小美也有類似的經驗,以前小美唸英文相當慢,都是用死背的方式,也不敢唸出來,唸得相當痛苦。有一陣子,我幫他調整讀英文的方法,不到一個月,小美有非常大的進步,現在每天就抱著英文唸,我問他為什麼老是唸英文,他說:「因為唸英文比較簡單啊!」
(三) 改變對學習的想法,不再認為學習只有唯一一種方式。
小貞是個很積極主動的孩子,在學校成績也還可以。去年他參加國二課輔時,常常聽他抱怨我們這裡教法跟學校不一樣,他很排斥跟學校不一樣的教法,也不喜歡上台跟大家討論問題。現在小貞認為,這裡會用不一樣的方式教他學習,當他聽不懂,助教就會再換個方式教,一直到他懂了為止。他也喜歡這裡討論問題的方式,可以聽到別人不一樣的想法,也讓他對自己的想法整理得更清楚。現在他認為,來這裡問問題是很重要的事情!
(四) 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從徹底放棄到願意再試試看。
小齊來課輔前,已經開始在想他畢業之後,要找什麼樣的工作。剛來課輔時,小齊拒絕任何讀書的提議,原因是,他覺得自己很差,也對唸書一點興趣都沒有。中斷了幾個禮拜後,由於家人的期待,小齊還是答應了姑姑要唸第一冊,但其實並沒有在進行,我問了他對這件事的想法。他說:「其實唸第一冊對我來說挑戰性不高啦!我國一、國二時,功課都還不錯,國三一開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突然覺得什麼都聽不懂,上課都在睡覺,就越來越不想唸了。」其實,小齊在課輔的孩子中,算是程度不錯的孩子,理解力也相當好,實在很難想像為什麼他會挫敗到對唸書完全放棄,我跟他說,其實他是有底子的,國三也才剛開始,要追回來對他來說並不困難。後來他自己決定,每個禮拜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從第一冊開始唸起。
(五) 從放棄學習,到學會了才肯走。
小全從國二開始,就拒絕課輔的邀請,上學對他來說,只是過一天算一天。小全在繪畫上相當有天份,卻沒有發展的機會,我們幫他準備了一些繪畫基本工具,他也很主動的到圖書館找各種繪畫的書籍練習,並開始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些想法。他想要唸美工,但要繼續升學,仍是需要通過考試的,我們想盡各種辦法「拐他」試著唸書。後來他終於決定要開始唸書,先從每天一個小時開始。小全決定要唸書之後,就相當的主動,規劃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在唸書時間上「錙銖必較」,總是學會了,唸到一個段落結束,才會離開。帶他唸書沒多久,我們發現,一個天才差點被埋沒了。
五、讓孩子擁有自己站起來的能力!
基地並不是一個奇蹟補習班,孩子也不是各個天賦異稟,我們只是把孩子的人生交還給他自己,相信他有能力做決定,尊重並全力支持他做的決定,陪他不逃避的面對各種問題。經過種種困難考驗,我們認為,孩子們會有能力考得不錯,我們也相信,當孩子真實的面對挑戰、全力以赴的去完成自己的目標時,縱使最後結果不如他們預期,他們都會有能力去面對挫折、面對未來再接再勵,因為他們曾經靠自己的力量,從完全放棄的那堆爛泥中爬起來,他們曾經親眼看見自己的能耐。這是我們陪伴計劃的最終目的。
報告人:郭珮筠
一、為什麼三重青少年基地要特地為九年級的孩子設計陪伴計劃
「國三了就必須要面對升學壓力」似乎已經成為一件全體共識,它是如此「理所當然」,所以大人很容易不加思索地認定每個孩子只要一站上「考生」的位置,就該準備齊全。而對於一件孩子「本來」就該做的事,我們傳統的對待模式,往往是『要求與苛責』遠多於『提供協助』。在所有大人的要求與監督下,我們的孩子,常常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卻不知道自己所為何來。
三重青少年基地並不是為了協助孩子升學而存在,但我們不能脫離孩子身處的真實環境來『提供服務』。當一群『考生』出現了,我們也強烈感受到那股焦慮,以及一股無力無奈的逃避感。這些孩子中,有些因為家庭不穩定,本來就沒有足夠的文化資本及好的學習環境;有些孩子則是早已習慣放棄,認定自己是陪考;有些雖然想奮力一搏,但成績不好,又苦無突破的方法。無論是哪一個孩子,他們從沒有真正想放棄通過基本學歷測驗的念頭,但主、客觀因素,讓他們普遍呈現出『我一定考不上好學校』、『現在也來不及了』的挫敗心情。
我們一向不主張學習要以升學為導向,然而我們絲毫不反對利用升學作為好的學習機會。基地並不以孩子要考上明星高中為『績效目標』,我們關切的是在孩子面對這重要的人生關卡時,可以陪孩子走出一條他自己仔細思索、選擇的路;我們在意的是能幫孩子盡其所能的面對這個挑戰,不退縮、不逃避;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幫助孩子看見自己進步的可能,因為這種『我可以做些什麼』的信心,才是孩子將來面對人生的最重要力量。
二、這些孩子在什麼樣的處境之下面對基測?
孩子所身處的環境,是他們在面臨考驗時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除了普遍考生所會面臨的處境之外,學習弱勢的孩子還需面對在環境與學習基礎上的弱勢所帶來的壓力。而與孩子最切身相關的學習環境,不外乎家庭與學校,但這些環境提供了什麼?以基地的孩子為例,我們來看看這些孩子的處境。
(一) 家長僅施加壓力,孩子無法從家庭獲得心靈上的陪伴與支持
家長在考生面對這段艱難的時期,應是相當重要的支持力量,但家長在這時的關心,往往只簡化成『督促』孩子唸書的角色,這種緊張的關切常讓孩子持續處於身心俱疲的狀態,一刻不得休息,家長想要幫忙卻幫了倒忙,還可能因此破壞了親子關係。其實家長往往只是不知道還能怎麼幫,而不是真正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小美的叔叔就是個例子(註:小美是被奶媽收養的孩子)
叔叔之前經常跟我們抱怨小美回到家都不唸書,而且都不太愛理家人,不跟他們說話。原來叔叔在小美晚上十點多回到家之後,只會要他好好用功,責備他都不看書,這讓小美一直覺得很煩,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話題可以跟叔叔聊,所以不想待在家裡。我們建議叔叔,先不要跟小美說這些,找機會跟他聊些別的話題。後來叔叔在這方面改善很多,還會找時間帶小美出去散散心,小美覺得這樣輕鬆很多,自己偶爾在家裡其實也會想唸書。
(二) 能力不被信任,受家長與學校安排,失去自己的想法
我們面對的孩子中,在學習的態度上,幾乎都是被動的。家長、老師時常抱怨孩子不主動,用盡所有辦法才能讓孩子稍稍動一下。
小進的爸爸說:「我一點都不要求他要考多好的學校,只要可以乖乖的在學校唸書,好好的寫我買的評量,如果他不想繼續唸書,就直接說清楚,我也可以安排他其他的地方去。」接下來他說:「可是,他現在還是得好好的在學校唸書,用功的寫評量,因為這是他的本分,他的責任。」我問小進:「對於爸爸的要求,你怎麼打算?」小進說:「反正就是什麼都聽他的!就乖乖的唸啊!還能怎樣?我說什麼都沒用!」但事實證明,小進並沒有真的從此乖乖的唸書,而爸爸也一再的因此暴跳如雷。
當所有的決定都是被安排好的,孩子會有認同感嗎?當孩子不認為自己有決定這些事情的權利時,孩子會有辦法堅持下去嗎?
而學校對於成績不佳的孩子,根本不相信他們有唸書的意願,往往認為能逼多少就逼多少,所以連讀書方式都幫孩子設計好了,孩子不但無法發展他自己規劃的能力,也浪費許多時間在一些沒有幫助的功課上:
小嬪時常帶著考卷到基地抄寫,兩個小時的課輔時間幾乎都花在罰抄上,問他這樣是否有助於他對不會的題目更加熟練?他說:「光抄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去多想題目在說什麼!」
(三) 無法從學校的複習進度中得到協助
學校幫孩子安排的複習進度,對於原本就學會的孩子來說,重點整理可以幫助他們再回憶一遍以前的課業,但對於基礎沒有紮穩的孩子呢?
小影說:「教的方式都一樣,以前聽不懂,現在還是聽不懂。」他們也不認為去問了老師,聽不懂的情況會有較好的改善。另一方面是複習進度太多,孩子負荷不了,小美說:「每一科每天複習的小考並不多,但是如果每科都要這樣考,根本唸不完。」成績還不錯的小貞說:「唸得完的考試就還好,唸不完的,因為越累積越多,就越不想念,後來寫考卷就乾脆都亂猜了。」
(四) 重複經驗學習的失敗,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被放棄,也自我放棄了
沒有人喜歡失敗的感覺,學習一開始也許是一件有趣的事,但一再重複面對自己「就是不行」的挫敗,許多孩子就這麼放棄了。有些孩子則是都還不清楚自己行不行,就被放棄了。我們來看看兩個例子:
小齊是學校高關懷班的孩子,學校與社會機構合作,在上課時間為這些學生安排一些特別課程,如調酒或是戶外活動,小齊很喜歡這樣的課程,他說總比坐在那裡上課發呆好玩。小齊覺得他無法在課業上有好的發展,也討厭唸書,本來想畢業就找一個工作。然而在基地課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小齊在學科上的學習能力相當好,如果有一些好的方式與鼓勵,應該能有相當好的發展。小齊確實在調酒課程中獲得許多的肯定與信心,卻也犧牲掉了他學習學識基礎能力的機會,這樣的安排不免有些可惜。
小華在國二學期末時,老師曾提出請他三年級轉班的建議,因為小華在班上的成績不理想,由於同學情誼的因素,小華跟老師表明不想轉班,他也承諾留在原班會好好唸書。國三上學期開始沒多久,小華因為不堪英文老師對他的緊迫盯人,考不好就一再要求補考,還沒唸完,範圍又不停的增加,課堂上總是指定他回答問題,小華覺得壓力很大,不久後,就開始裝病翹課,不想面對學校沉重的壓力,最後差一點被學校提出中輟。
三、怎麼陪?
(一) 協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任何企求的改變,如果當事者沒有自覺或是無法發自內心認同,改變與進步將會變得緩慢或不可能。孩子必須在充分被尊重與被信任的環境下,才可能看得見自己的能耐,才有能力去做嚐試與改變。而大人的責任,就在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想法,並協助孩子自己做決定。所以任何事,只要跟孩子本身有關,一定要先與孩子們聊聊他們的想法,這樣,孩子才能發展出自己做決定、自己管理自己、可以為自己的事負責的能力。
基地國三課輔的第一步,就是找孩子一起來聊聊,請他們盡量先放下父母或學校所做的安排,說說他們對升學的看法、他們的困難以及期待的讀書方式。希望他們都是經過仔細考量後,選擇對自己真正比較有幫助的方式來唸書(孩子通常有幾種選擇:補習、留校自習、在家唸書或是來基地)。而基地則盡可能能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需求,提供協助。
(二) 以孩子為主體,帶著孩子學習「做計劃」
當孩子說出「我想要!」的時候,就往前跨一大步了。在「想要」之後,接下來就是「想要什麼?要如何達到?」。做計劃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孩子可能會不知道要從何著手,或是對於自己說出來的規劃沒信心,大人需要幫忙他把事情想清楚,並且鼓勵他說出任何的想法。從做計劃開始,就有機會讓他仔細考量他的目標、他目前的情況、他現在的能力可以先做到哪些、有多少需要完成的事情、也可以看清楚,這件事情或許有點困難,但照著計劃一步一步來,還是有可能辦到。透過陪孩子一起規劃,大人可以主動提出能夠協助的事情,但還是要以孩子的意願為前提,讓孩子清楚,我們是協助的角色,而不是支配的角色,並且,有任何困難,我們願意盡全力支持他。
(三) 陪孩子克服執行上的種種考驗
對於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要開始執行一個計劃是很困難的。孩子對於自己的計劃也許躍躍欲試,也許還有些懷疑,無論是什麼狀況,他們原本在學習上的種種困難,在這個時候還是存在著,在生活中也仍要面對種種事物與情緒上的變化,我們必須陪著孩子把所有問題一一找出來,陪著他們面對、調整,幫助他們在困難重重的狀況下,開始落實他們的計劃。
在每天的安排上,我們顧慮到,孩子在基地唸書,並非一進門就有心情,所以助教們在孩子開始讀書前,會花一點時間陪孩子聊聊天、聽聽他想要分享或困擾的事,看是否有我們可以協助的地方。如果有需要時間平復情緒,先試著幫忙將孩子情緒上的困擾點找出來,與他商量怎麼辦,讓他先將搞不清處的情緒理清,再讓他試著調整心情,請他覺得可以了,再繼續讀書。這短短的幾分鐘,往往可以讓小孩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內,能夠專心一些時間。在聊完天之後,一起上樓唸書,也讓前一段活動有個結束感,而非時間一到就匆匆忙忙的放下手邊的事情,這樣,孩子心情上才比較有辦法轉換。
(四) 幫助孩子培養耐力與穩定性
要培養自制力,除了發自內心的「想要做」之外,還可以靠一些小技巧來幫忙。孩子有時候難免會浮動不想繼續專心唸書,大人可以幫忙提醒,或是適時的幫助孩子調整步調,一起找出孩子不想持續的原因,再想辦法慢慢練習穩定下來。
在穩定性的安排上,基地會請助教盡量安排幾件每天一定會進行的事情,如:提醒孩子時間、關心孩子的心情、看看他們怎麼規劃自己每天的時間以及進度的安排,也讓孩子盡量照著讀書的計劃進行,與孩子培養一個合作的默契,可以有一個穩定的節奏感,讓孩子漸漸上軌道。
在耐心方面,將時間與預計讀的範圍切割成幾個小區塊,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去完成;如果是孩子比較不會的科目,一部份的時間由大人陪著唸,一方面孩子不會因為遇到困難不懂而覺得無聊,也讓孩子養成不懂就會問問題的習慣,一方面大人也可以知道要用什麼方式帶孩子唸書;另一部份的時間,留給孩子自習,自己做安排,練習可以專注自修的能力。
方法抓到了,節奏穩定了,耐力也就一點一點的加強了。
(五) 不忽略孩子任何的進步,讓孩子清楚看見自己的成長
不吝的給予讚美,是支持孩子繼續走下去的重要力量。對於學習弱勢的孩子來說,學習總是與挫折畫上等號,當學習被簡化成分數與排名,不但窄化了孩子學習的視野,也整個破壞掉孩子的自信與自尊。分數與排名,表現不出孩子們一天比一天更加專注、每一天又多學會了什麼、心情上越來越會調適自己、說話的條理越來越清楚了、越來越勇於發問、越來越自發….等這許多方面的進步。而表現不出來的這些成果,卻是更加難能可貴、值得讚賞的。基地用心的欣賞與肯定孩子們這些細緻的進步,我們相信當孩子整個人在進步時,課業成績的進步是早晚的事。讓孩子看見自己是如何在進步、如何從挫折裡一步步走出來,這是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過程。
四、孩子的改變
課輔三個月下來,雖然大家仍在各自的計劃中辛苦的奮鬥著,但孩子們開始陸續的出現了令我們驚喜的新樣貌。
(一) 孩子開始試著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美:「我也比較喜歡可以照著自己的步調唸書,但是要做計畫以及要去完成,我覺得那很難,因為不太相信自己是有能力作那個計畫的。」
我:「你需要什麼幫忙?」
小美:「我也不知道。」
我:「如果有人可以一起跟你討論你的讀書計畫,然後你可以自己讀,讀不懂的隨時問,或是請助教也幫你注意你的讀書方式是否需要調整,這樣會不會好一點?」
小美:「其實我很想要自己唸,但若是這樣,又覺得自己會很容易鬆懈,很難完成計畫。」
我:「那你什麼時候是覺得想要自己唸,不希望被打擾的?」
小美:「我比較看得懂的時候。」
我:「恩,那如果你覺得你可以自己唸,那就跟助教說今天不需要幫忙,如果你有困難,就跟助教說你哪個部分比較需要協助,請他幫忙,這樣好嗎?」
小美:「可以試試看。」
這是以前回答問題只會說:「不知道」的小美跟我最近的對話。
學習上因為抓到方法,小美在讀書上變得主動許多,整個人也自信開朗了起來,小美現在不但時常會追著我們問問題,也時常分享他在生活上的事情,不再是以前那個面無表情,無法說出想法的小美了。
(二) 清楚自己的優勢與進步,重拾讀書的樂趣與信心
小華是個很沒自信的孩子,很在乎自己的表現,總是小心奕奕的回答問題,就算他是會的,也不敢很肯定的回答。一次帶小華唸英文,雖然他的英文成績不好,但我發現他的拼音能力很好,我當時相當驚喜,告訴他在唸英文上,這其實是個很好的優勢,並且不時的跟他說:「做得很好!」當天他難得專注的唸了兩小時的書。快結束時,小華說:「沒想到專心唸書是這麼開心的一件事!好有成就感!」
小美也有類似的經驗,以前小美唸英文相當慢,都是用死背的方式,也不敢唸出來,唸得相當痛苦。有一陣子,我幫他調整讀英文的方法,不到一個月,小美有非常大的進步,現在每天就抱著英文唸,我問他為什麼老是唸英文,他說:「因為唸英文比較簡單啊!」
(三) 改變對學習的想法,不再認為學習只有唯一一種方式。
小貞是個很積極主動的孩子,在學校成績也還可以。去年他參加國二課輔時,常常聽他抱怨我們這裡教法跟學校不一樣,他很排斥跟學校不一樣的教法,也不喜歡上台跟大家討論問題。現在小貞認為,這裡會用不一樣的方式教他學習,當他聽不懂,助教就會再換個方式教,一直到他懂了為止。他也喜歡這裡討論問題的方式,可以聽到別人不一樣的想法,也讓他對自己的想法整理得更清楚。現在他認為,來這裡問問題是很重要的事情!
(四) 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從徹底放棄到願意再試試看。
小齊來課輔前,已經開始在想他畢業之後,要找什麼樣的工作。剛來課輔時,小齊拒絕任何讀書的提議,原因是,他覺得自己很差,也對唸書一點興趣都沒有。中斷了幾個禮拜後,由於家人的期待,小齊還是答應了姑姑要唸第一冊,但其實並沒有在進行,我問了他對這件事的想法。他說:「其實唸第一冊對我來說挑戰性不高啦!我國一、國二時,功課都還不錯,國三一開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突然覺得什麼都聽不懂,上課都在睡覺,就越來越不想唸了。」其實,小齊在課輔的孩子中,算是程度不錯的孩子,理解力也相當好,實在很難想像為什麼他會挫敗到對唸書完全放棄,我跟他說,其實他是有底子的,國三也才剛開始,要追回來對他來說並不困難。後來他自己決定,每個禮拜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從第一冊開始唸起。
(五) 從放棄學習,到學會了才肯走。
小全從國二開始,就拒絕課輔的邀請,上學對他來說,只是過一天算一天。小全在繪畫上相當有天份,卻沒有發展的機會,我們幫他準備了一些繪畫基本工具,他也很主動的到圖書館找各種繪畫的書籍練習,並開始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些想法。他想要唸美工,但要繼續升學,仍是需要通過考試的,我們想盡各種辦法「拐他」試著唸書。後來他終於決定要開始唸書,先從每天一個小時開始。小全決定要唸書之後,就相當的主動,規劃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在唸書時間上「錙銖必較」,總是學會了,唸到一個段落結束,才會離開。帶他唸書沒多久,我們發現,一個天才差點被埋沒了。
五、讓孩子擁有自己站起來的能力!
基地並不是一個奇蹟補習班,孩子也不是各個天賦異稟,我們只是把孩子的人生交還給他自己,相信他有能力做決定,尊重並全力支持他做的決定,陪他不逃避的面對各種問題。經過種種困難考驗,我們認為,孩子們會有能力考得不錯,我們也相信,當孩子真實的面對挑戰、全力以赴的去完成自己的目標時,縱使最後結果不如他們預期,他們都會有能力去面對挫折、面對未來再接再勵,因為他們曾經靠自己的力量,從完全放棄的那堆爛泥中爬起來,他們曾經親眼看見自己的能耐。這是我們陪伴計劃的最終目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