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三重青少年基地開館,為三重、新莊、蘆洲地區的弱勢青少年提供免費的英數補救教學、吉它鋼琴等才藝社團;讓青少年們在課後有個安全的去處,可以發展學習能力、有人說話、遇到困難時有人可以商量。 

2003年,為照顧三餐不繼的孩子,我們決定在基地開伙,由工作人員輪流煮晚餐,邀請孩子們一起用餐,不用付錢。沒想到這個善意的安排第一天就踼到鐵板。

還沒開伙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們常常各自帶著晚餐,在一樓吧台或桌上隨意吃飯,大部份的人都是自己一個人吃,少數人會圍一圈邊吃邊聊;開伙那一天,飯菜煮好端出來時我們自然而然的招呼大家一起吃時,沒想到,孩子們像被下了魔咒一樣,忽然間一動也不動,連話也不講了。我們被那一瞬間的氛圍嚇到,孩子們也被自己的反應嚇到。於是工作人員趕快上桌轉移話題,,一邊吃飯一邊問孩子,喜歡吃這個菜嗎?要不要試一口?要不要裝一碗飯在旁邊吃?終於有孩子起身拿碗裝飯菜,但滿滿一碗飯,只裝了一點點的菜,我們實在很想請他裝多一點,想一想,還是把話吞下來,孩子們不會不清楚我們的好意,但似乎有一個我們未曾想過的重要的東西在孩子們的心頭打轉,讓他們無法儘情享用這個晚餐。

在邀請吃飯變成魔咒」那一瞬間,我們才發現,雖然孩子們需要這個晚餐,但我們忘了孩子們還沒有能力接受這個邀請。當下我們沒辦法為孩子們做什麼,也就只能有一搭沒一搭的問孩子們,喜歡吃什麼菜?喜歡什麼口味?大人們彼此交換煮菜的心得,聊未來的菜單開伙的第一餐,在這樣不自在的氣氛下結束。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繼續煮晚餐,低調的邀請孩子們一起吃飯,幾個比較穩的孩子開始固定跟我們一起吃晚餐,幾個孩子會把飯菜打到吧台上吃;孩子們穩定地在基地用餐後,我們的善意才真的開始發揮作用。

礙於經費與廚藝,基地晚餐的菜色總是在豆腐、豆類製品、蛋、菇類與各式各樣的青菜間變換。為了讓大家吃得開心,我們也會問孩子喜歡吃什麼?什麼菜不敢吃?孩子們知道基地經費有限,開出來的菜單都非常的貼心:麻婆豆腐、A菜、高麗菜、蔥蛋、蒸蛋……偶爾有義工或附近的自助餐店送給我們滷肉、肉燥、排骨孩子們上桌時都會忍不住開心的說:啊,今天有肉!我們知道孩子們很貼心,但更的貼心是,孩子們對我們廚藝的包容。

每天做晚餐對工作人員來說,並不是件輕鬆的事,也難免會有煮不好的時候,有時太鹹、有時太淡、有時沒煮熟、有時味道就是不對勁,我們幾乎不曾聽過孩子們直接抱怨或嫌棄菜煮得不好,常常都是工作人員吃了之後發現不對勁,趕快做調整或另外買現成的食物回來替代;我們很謝謝孩子們的體貼,但這樣委曲自己實在也不妥當,和孩子們談過幾次後,大家終於比較願意立即反應,讓大人有調整改進的機會。有一次,蔥蛋炒得太鹹,孩子們彼此提醒說,這個蛋要配很多飯,我們在旁邊聽到,又敬佩又開心。我們只是供應晚餐,照顧孩子們的生理需求,沒想到卻被孩子們照顧了心情與感受。

前一陣子,一位太太常常送自己種的菜給基地,跟著時令來的蔬菜,偶爾會出現孩子們比較不愛的青菜,像是:芥藍菜、茄子、芥菜、南瓜為了不辜負義工的好心,我們也就努力學習各種作法,讓孩子們比較願意嚐試。有一天,柏陵(基地工作人員)花了一番力氣,做出茄子釀肉,大家看到盤子上的新菜,都忍不住讚嘆起來,云云剛好走進基地,我們開心的招呼她來吃新菜色,云云也開心的回應,沒想到,一走到餐桌邊,云云發現是茄子,很尷尬的說:我不敢吃茄子。哎呀!我們更不好意思,急忙說:對對對!很多小孩都不敢吃。這時,云云忽然說:我可以試一口看看。她坐下來後,勇敢的試了一口,然後說,我還是不喜歡。

以往都是我們在各種尷尬的狀況裡幫忙打圓場,沒想到,這回卻是孩子們出手;我們看著過去只會跟著朋友瞎起哄的云云,現在竟然能在短短三分鐘秉持初衷,體貼了別人又不委曲自己,才發現,孩子們的發展真的不是我們所能預設與想像。

這幾年,孩子們和大人們在基地圍一圈吃晚餐,總是吃得有說有笑,大家天南地北的說著自己這一天的遭遇或心情,也常常交換對事物的想法或疑惑,或者,聊起對食物的喜好我們完全沒有想到,這個一開始為了照顧特定孩子的開伙,不但照顧了更多的孩子,還回過頭來,讓孩子照顧了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enager 的頭像
    teenager

    三重青少年基地

    teen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