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思妤(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館長)
郭媽媽(以下簡稱「郭」):我們家哥哥是中學生,這個學期已經讓我幫他換了三支手機!我給他的款式不夠新,他就不要,想方設法的不是弄丟、就是塞給妹妹用…他就是要用新款的!小孩都不知道大人賺錢辛苦,我下次還是要買便宜的給他用。我要怎樣才能讓他知道不要這麼浪費?
江思妤(以下簡稱「妤」):看到小孩這樣的行為,任何一個大人都會跳出來指責小孩浪費吧!尤其在這個重視環保的年代,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手機,就故意弄丟它,不只是金錢的浪費,更是資源的浪費。指責小孩浪費很容易,直接不讓小孩使用手機也可以一勞永逸,而媽媽想必是考慮過這兩個作法,知道指責和禁止或許有一時之效,但不是長久之計,因此才會發問。
聽到媽媽問「怎樣才能讓他知道不要這麼浪費?」,我猜媽媽的意思是—手機有得用就好了,不需要用最新最貴的;買最新最貴的手機,就是一種浪費。那如果把媽媽的想法告訴小孩,小孩會說什麼呢?小孩可能說:「大家都有只有我沒有。」或者是:「我的不夠炫,會被笑。」
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裡—媽媽在意的是「浪費」;小孩在意的是「有沒有和大家一樣」或者「是否比其它人厲害」。兩方在意的原因不同,也就無法互相說服。
其實,這樣的事常常在家裡發生,媳婦想要買新的洗衣機,婆婆覺得舊的還堪用;先生想要買新車,太太覺得才開三年不需要換車…我們總是受到廣告的啟發、同事的刺激、鄰居的慫恿,想要買下我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和別人一樣」或者「這樣就可以高人一等」的東西。同時也會有另一個人在旁邊勸阻說「你己經有了」,或「這個還可以用」。差別只在於,對方不會直接說出「浪費」這兩個字。因為,我們花的是自己的錢。
郭:但就像你說的,我在意的也不只是錢,就算是小孩自己賺錢買手機,一直換手機,我也會覺得很浪費資源耶!
妤:市場上一推出新款手機,就一定要跟著換,究竟是不是一個浪費的行為?我想我們很難就這麼直接認定。畢竟科技進展到現在,手機在短短幾年己經變成「必需的消費性產品」—是個必需品,但用沒多久就要更換。在可預見的將來,一定還會在外型與功能上發展新的變革。
或許會有人說,那就等到最最最最新的機型出來再買,難就難在,永遠不會有最最最最新的機型;這是身處數位時代的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如果我們願意,衣服可以穿十年,車子可以開十年,但數位產品再怎麼「保養」,三年後一定要換新,現在的進展是,任何新手機半年後就變舊款了。
郭:可是這麼一來,難道我們就只能任由小孩要求換手機嗎?
妤:小孩可以買什麼,不可以買什麼,父母心中一直都有一把尺,這把尺會隨著家裡經濟狀況不同而改變。以前的父母,會為一雙一千元的球鞋和孩子不愉快,現在大部份的父母覺得球鞋一雙一千元不算貴;以前只有在農曆年才會買新衣,現在就算百貨公司沒有週年慶,大家也會為自己置新裝。
我們覺得浪費,是因為我們覺得對方買了不需要的東西,但回頭看我們自己,買不需要的東西幾乎是全民運動了,這樣指責孩子並不公允。
我們回頭來看,孩子為什麼想要新款的手機?因為「大家都有只有我沒有」、「我的不夠炫」…説到底,孩子要的其實不是手機,而是同學的認同,或同學的注目。但一隻手機可以換得多少認同與注目?如果自己本身不是個有趣的人,拿最新款的手機去學校反而更惹人厭。我想,孩子並非不明白這個道理。
孩子既然明白,何必為了一個不保證效果的手機,這樣和媽媽鬥法?我猜孩子覺得「媽媽有能力,只是不想買給我,浪費是媽媽的藉口」。說不定,家裡的親戚朋友有許多人有新款的手機,因此孩子覺得他也有資格擁有新款手機。也就是,「如果家裡負擔得起,為什麼我不能有?」
因此,媽媽何不好好和孩子談一談,請孩子說明他為何想要新款的手機?媽媽也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不想買給孩子,是基於經濟的因素或什麼原因?很貴的鞋子、衣服都可以買,為何手機不行?大家開誠佈公,好好交換意見與想法。
如果以前沒有機會和孩子談「消費、買東西」這件事,那麼要不要買手機是個好開始,當消費者開始思考自己的消費行為、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浪不浪費」才會真的成為思考的一個面向。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84期
陪伴青少年父母翻轉親子關係的【青少年父母班】將於3/27 開課
可線上預約報名:http://hef.yam.org.tw/edu/parents.html
或至人本網站下載課程簡章
人本父母成長學苑臉書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hefparent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