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青少年基地的補救教學  報告人:姜思宇

一‧前言

青少年階段,是學習挫敗感影響自我價值最嚴重的時期,孩子們不是累積了六年以上的被否定與挫敗,就是一路往下滑越來越跟不上。就算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也不見得對自己有信心,他永遠會被提醒他還不夠努力:考了九十八分,要被提醒少兩分;考了100分,要被督促下次也要這樣。在孩子的生活中,學習佔了百分之八,九十的比重,當學習無法帶給人快樂,帶給人成就,孩子臉上漸失笑容,也開始尋找其它可以帶來成就感的機會。雖然除了學校之外社會還提供了其他學習的管道,來彌補學校的不足,增加學習的機會,但是對於成績好或不好的孩子,學習的挫折一直都沒機會被照顧,也就沒機會真正從學習裡成長。  

三重青少年基地自去年八月開始開辦國二的英文、數學補救教學,希望提供孩子一個不一樣的學習場所:一個以鼓勵、啟發為手段以及創造為目的學習基地。這樣的基地,本該對任何一位青少年開放,但考慮社會資源的分配,我們以免費的方式優先以經濟以及文化弱勢的孩子為照顧的對象,但不排除任何學習上遇到挫折需要幫助的孩子,希望透過基地的課程,可以讓孩子們重拾學習樂趣,進而重建孩子們的自我價值。 

青少年夠大,以致於教學上不能亂唬,也不能吆喝;他們又還小,以致於需要細緻的呵護。他們需要豐厚的東西,卻要用淺顯直接的方式切入;需要挑戰與突破,卻不能超越他們的能力太多。大家都在思索「中等教育」該如何進行,青少年的教學有那些新的可能。我們希望在基地這一年來的工作對青少年教育有一些啟發及協助。

二‧補救的第一步──建立自信

(一)深刻理解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

1. 說『不會』來討愛的孩子

花花今年國二,國一開始每天都會來基地報到,父母一年多前離婚,她跟著爸爸生活。花花非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何時要寫作業,何時要逛街,要吃什麼,買什麼,做什麼他都自己安排的好好的,是個不太讓人擔心的孩子。

這個學期,花花主動報名要參加補救教學。一上課我們就發現他總是劈頭就先說「我不會」、「我看不懂」,也不管到底看過題目了沒有,(但是往往經過引導後發現她是會的)。花花對於生活的部分掌握的很好,但是碰到學業這件事,她就開始亂了方寸。這樣兩極化的反應,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當她說不會時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先說「不會」似乎成了他的擋箭牌,但他要擋什麼呢?

父母離異在花花身上並沒有很明顯的影響,他很會交朋友,很會和基地的新義工聊天,每天高高興興的來基地;如果不是上課,我們並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結在花花的心裡:她不只害怕挫折,還是個極需要得到照顧的孩子。如果當他說「我不會」時,就可以避免自己犯錯並且得到大人的協助,當他說「都沒有人理我」時,就可以得到回應,他當然要不假思索的說個不停。弄清楚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越過這些語言,而真正照顧他內心的需要。

2. 會了也沒感覺的孩子

哲哲是個靦腆的國二學生。他剛來時不太多話,很多罰寫英文的作業,常見他一直埋頭的罰抄(不過這些罰寫似乎可以為他的成績加一些分數,雖然無奈,他還是會按時完成)。但哲哲事實上認識的單字很少(像是student、before、after…),所以他沒有辦法了解句子的意思,上課講義的部分也都無法自己完成。他常常需要等到助教的協助或個別的幫忙才有可能多少理解當天上課的內容。除了上課聽不懂外,他也非常的壓抑自己,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常常是,他靠自己的力量答對了,卻沒有任何的喜悅,或是成就感,反而覺得自己還是不會。

學習表現不夠好的孩子,一旦長期累積失敗的經驗,很容易變成自我放棄。當學習不再有吸引力,或可以促發興趣時。雖然孩子會努力,會認真,但是否學會或者還聽不懂似乎己不是孩子在乎的事情了。

3. 虛應的孩子

強強是透過學校的介紹來基地參加補救教學,強強一來我們就發現他數字的四則運算還待加強,英文的基本人稱代名詞he/she不會唸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他對於學習也不太熱中,就算完全不會寫,他也不會找助教幫忙,而寧可抄隔壁同學的答案。

就算是這樣的孩子,都還是在乎學習的。因為,他想抄答案來換取學習的成果。對孩子來說,如果學習己經變成如登天一般的難,孩子沒有能力一步登天,只能對空興嘆時,假想自己遨遊天際,大概就是沒辦法裡唯一的辦法了。我們不忍當下拆穿他抄襲,這樣不但剝奪了孩子唯一的樂趣,也斷了他學習的後路。

(二)鼓勵與讚美

某次的英文習作裡面,有一個部分是食譜的短篇閱讀測驗,裡面新的生字都有了註解,但花花一如過往的說,不會。我們先對他說沒關係,慢慢來,我會陪著妳一起看,所以我們就一句句的讀過。而在這過程中,我先詢問她有沒有不會的單字,再來就請她試著猜猜看這些句子的意思,而令人訝異的她大部分都可以理解句子的意思,我就對她說,很棒阿,妳都說對了。開始時,她還說真的嗎,似乎不相信自己說對了。 接下來,我問她那妳可以試著自己選出正確的答案嗎,而她也願意嘗試。她的答案也都對了。我又對她說,妳看,妳都做對啦! 她才用很靦腆的笑容說都做對了。

孩子在學習上有各式各樣的問題與困境,因應各種狀況,我們可以調整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手法,規劃教學程序,設計教學情境。但唯一不可少的,就是鼓勵與讚美。任何的小挫折都可能引起過往壞經驗的聯想,任何的責難都可能讓準備前進而抬起的腳縮回。學習的困難打擊著孩子們的自信,要讓孩子從學習上重建自信,並不是容易的事。鼓勵與讚美不只可以避免孩子往反方向跑,還可以讓孩子邁開大步勇往直前。

(三)鼓勵孩子重新思考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課輔進行了二個月左右,強強有次來到基地時說,他數學小考考了50幾分,這是他第一次考到這麼高的分數!對於一般人來說考不及格有什麼好高興的。但對於強強,他從來沒有期望自己也有考50幾分的時候。強強一方面高興,另一方面又還是覺得自己很差勁,原來,因為老師有訂定全班統一的標準──90分。

我們和他翻來覆去的討論這50分和他自己以前的狀況有何差別,希望他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珍視自己的成就,最後才把笑容喚回他的臉上。

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孩子們總是認為自己永遠都不夠好或是永遠都做不到大人對他們的期望。父母和老師都是抱持著「除了好之外,還要更好的想法。」大人們也很吝嗇的不願讚美孩子,只是一昧的貶抑孩子的能力。以致於孩子無法真正明白自己的成就以及價值。

我們所要做的是去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讓孩子知道就算是小小的進步,都是他大大努力的成果,任何人,尤其是他自己都應該看重這份進步。  

(四) 享受學會的樂趣

上課都不說話沒反應的哲哲,在一個月後開始會在下課時和同學玩鬧,漸漸的,會主動回答課堂上的問題,會在乎自己有沒有聽懂,會要求肋教協助,有幾次甚至可以自己完成講義。有次我們問哲哲,上課教的都懂了嗎,他用靦腆的笑容說懂了,他還說他會的都是在基地裡學到的,因為他在學校完全聽不懂上課的內容。 

看到哲哲的轉變,讓我們安心許多。學習本身如果不能帶給孩子樂趣,任何的教學安排都是白浪費力氣。是學會讓哲哲知道自己還有什麼地方不會,也是學會讓哲哲可以輕鬆的,愉悅的上課,並且願意迎向挑戰。

三‧如何為青少年安排有效的學習環境

學習只有在學習者的心靈參與,一同活動才真正開始發揮效果。如果我們能夠喚起孩子們的學習意願,調動思考能力,引發興趣,讓孩子樂於表達與分享,或許就能說這個學習是有效的。因此,我們發展出以下六種方法:

(一) 鼓勵猜想,思考為什麼而不是記憶什麼

在英文文法裡,二個原形動詞不能放在一起,如果要擺在一起,後面的那個動詞必須要有所變化,而某些特定動詞,如:want、hope、seem…等之後只能接不定詞(to V.),另一些特定動詞,如:keep、practice、finish…等卻只能接動名詞(V.+ ing)。大部分的學生都只用背的,因為也沒什麼好想的。但是,透過討論,孩子在課堂上反而提出了一個解釋,說明這個規則。在我們比較Sam enjoys playing tennis. 和I hope to learn Math.時,孩子說,Sam喜愛打網球,為什麼用喜愛是因為Sam有在打網球,所以他才會說他喜愛,而有在打網球這件事是肯定的,因此當那個事情在前後語看來是肯定的,就要接動名詞 (V.+ing);而另一個例子,hope後面接不定詞是因為我希望學數學,但這件事是不確定的,也就是還未發生,所以後面接不定詞 (to V.)。

孩子們的發現,我們無法證實是否完全正確,但在猜想的過程裡,孩子們極力的思考,感受,分辨語言裡那微小的差異,正是這個過程讓孩子們不只學會了不同的動詞變化,還學會了語感,語法以及追尋事物背後道理的的價值。

(二) 透過對話,促成學習

對話,是學習的開端。說出自己粗樸的想法,試著理解別人的說法,與不同的想法對話,自然而然就讓學習變得多元而且有趣。

有次英文課,我們在白板上寫出Where were you yesterday? 孩子們有人說是 「你昨天去哪裡?」,又有人說應該是 「你昨天在哪裡?」,二方各有支持者,也都相持不下,當我們問孩子:二者哪裡不一樣呢?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一個是「在」,另一個是「去」。一個是go一個是……孩子們就僵住了。前文提到的花花忽然說:「在」是待在一個地方,而「去」是動作到一個地方。因為英文句子裡沒有go這個字,那麼were就應該是在的意思。

對話可以讓孩子有機會檢視自己錯誤的想法,孩子們之間的討論與辯論,讓教學不再完全由老師主導,也讓孩子更願意挑戰更敢嚐試。

(三) 運用舊經驗來學習新事物。

學習新事物如果有舊經驗可以參考、比較,不但可以讓學習更有效率,透過對比,也讓孩子對新舊事物有更深刻的認識。

為了教英文的「其中之一,其中之二,全部都」:all of,one of…的用法,我們一開始先設了一個中文的情境──去麵店買麵,顧客說:老闆,三碗麵,不加辣。當然,這裡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老闆覺得是三碗都不加辣,而另一種是老闆搞不清楚到底是幾碗不加辣。

這是中文在數量上含糊的地方,但這個含糊的習慣如果不點明,孩子們只是一味的記憶與背誦,犯錯的機會是很大的。

從這個情境入手,我們就可以思考要如何讓老闆不會會錯意,孩子們一開始會說,加上「都」,也就是要說:都加辣或是都不加辣。如果是一碗加辣?就有人說其中一個加辣…以此類推。而我們也到了問題的核心,one of…的意思就是…其中之一,而都不加辣時,是要說all of。

(四) 透過小組的方式讓孩子都能被照顧到。

孩子們累積了數年的學習挫折,一方面是被鼓勵支持的不夠,另一方面,在學習上一定也有一些無效的,或孩子無力解決的問題。我們希望完整的照顧學習的心理,環境還有學習者。就必須有深入接觸孩子的機會。因此我們安排了4到5人為一小組,由一助教協助進行小組教學,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可以被照顧到,,透過小組,也可以更細緻的了解每個孩子,修復學習的傷痕、照顧心理、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及協助孩子迎接挑戰。

湯湯是個過動的孩子,總是在基地跑過不停,很難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更遑論讀書,但他仍然表明要參加讀書計畫,一開始,他好不容易坐下來看書,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忍不住去干擾別人。但透過助教的陪伴,我們發現湯湯之所以無法專心,一方面他很容易被外界刺激吸引,另一方面,他其實無法自己讀書,因為雖然他看得懂字但無法理解意思。我們和湯湯又重新談一次讀書的安排以及進行的方式──增加30分鐘一對一的教學,但他要努力準時以及專心,讓他學習的困難能真正開始被解決,才進行第二次,湯湯就主動說,讀書比打混好玩多了!

五) 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處罰。

孩子學不會並不是他們的錯,打罵也無法使他們學會。他們更需要的是大人的關懷及了解,多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傾聽孩子各式各樣天馬行空不成熟的想法。相信這樣,孩子對於學習就會更有自信心。有自信就可以領略學習的樂趣,可以領略學習的樂趣,就有真正的成就感,也就進一步自我肯定。

四‧結論

學習本來是生活中時時在發生的事情,但我們往往將之窄化成學校學科的學習,這樣窄化的結果,卻讓在學科上沒有成就感的孩子,對其它事物也沒了學習的好奇。甚而進一步自我否定,自我放棄。

三重青少年基地,從學科開始的學習活動,是我們重建學習樂趣的第一步,也是我們希望孩子生活豐富多元的起點。剛開始,孩子們的挫折、恐懼、排斥、自我放棄讓我們心疼不己,但一年多來,孩子們的進步卻出乎我們意料的好;雖然我們似乎是提出了一些做法,但歸根究底,我們其實只做了一件事:重視孩子目前的處境,和孩子一起面對眼前的困難。是孩子們的努力,讓自己走出過去的牢籠,而我們有幸得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enager 的頭像
    teenager

    三重青少年基地

    teen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