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疏離到活絡
三重青少年館紀事  ◎蘇庭進(人本基金會教育中心)

十一月底,三重青少年館就要落成了,十二月起,三重人多了一個可以行走串門的空間,一座由民間自力建造的青少館,將開啟什麼樣的可能?透過街訪、行動、紀錄與思考,讓我們來看:空間如何青少年?(關於青少年館的成立,請參閱本刊146期八月號專題報導「構築一座青少年館」)

沒事的時候,總是待在家裏看電視,除非悶慌了或有人找,才會到外面晃晃!在台灣,這是你我熟悉的生活,或許藉由電視,我們獲得了許多訊息,拉近了與世界的距離,但是不是也失去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親密,另一種「距離」無形地在拉遠。

這種無形的距離,似乎也可以在台北縣的三重看到。在三重,有些社區瀰漫著一股乏味的安靜,感受不到朝氣與生機,居民們雖然都安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也都找些事情做,但就是感覺不到活力;住家型的小工廠,發出陣陣機械敲打的聲音,卻掩藏不住敲打過後那無聲的寂寥,空氣裏散發出「就是這樣」那種無精打采、無從改變的氣息。

這樣熟悉的氣氛,或許就出現在你我周遭,如果是你,會希望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嗎?如何在普遍缺乏生機的生活裏,注入一股新的生命泉源?

在三重市貴陽街上,有一座即將成立的青少年館,將要透過各種活動,帶動生氣、活絡社區。

耕耘—在地的期盼

即將落成的青少年館隔壁,是一家鐘錶行,王老闆總是忙著工作,店面雖小,但櫃內排列整齊的手錶,反射出晶亮晶亮的銀光,幾次拜訪,王老闆不是在修理手錶,就是在招呼客人,他熱切地介紹當地居民的生活形態,也述說著青少年館這棟樓的歷史,對即將成立的青少年館寄予厚望,希望能提供青少年豐富的休閒生活,同時也活絡當地社區的生氣。

斜對角的佳珍福利中心,是平時常見的便利商店,老闆張先生夫婦育有子女各一,店內也養了貓和狗,對青少年館工作人員到訪,剛開始抱著觀察的態度,對話僅是「哦!嗯!不錯,社會就是需要這樣的人……。」隨著工作人員熱情的介紹,老闆娘反問:「有沒有就業輔導?」、「是不是有輔導青少年?」、「有青少年館,看看這裏會不會比較熱鬧!」後來,卻拉著工作人員說:「如果有打工的機會,記得要告訴大家!」

離開貴陽街,走進中華路76巷內,時間傍晚,張太太正逗著小孫女在門口休息,舉起手往斜對角50巷的方向指去,說那個地方常聚集不良少年,有幫派出沒、有吸毒、電玩、撞球等,也提到現在有很多孩子,交到壞朋友,做壞事犯法被關,父母管都管不住;一些孩子從小就上補習班,到了國中、高中就上網咖……。語氣中顯現出相當多的無奈。

鄰近居民還有不習慣表達意見的,淡淡回應,或忙著工作,有人說:孩子要參加聯考,沒空玩;孩子都大了,在外地唸書或工作;太忙了,沒空照顧小孩子;網咖、撞球店是不多,但常有不良少年出入;附近偶有搶案,很難抓到……。

行動,映照發光的希望

觀察三重館周邊的住家,附近很多做黑手的小型機械零件工廠,是住商合體的結構,公寓式的建築,一樓多是自營或租用的商家,不然就是鐵門深鎖,未見人跡的房子;商家當中有來自外地謀生的人,而本地人彼此之間又很少交談聯絡,曾訪問過住在貴陽街上的幾位居民,不是「不常跟外面交往」,就是「不知隔壁姓什麼」。面對居民之間的生疏,犯罪的可能性必然增加;而這樣的環境,也必然影響青少年的身心發展。

對即將在貴陽街成立的青少年館,三重居民臉上還有疑惑的神情,也難掩內心些許的憂慮。

社區拜訪為的就是更了解當地居民平日的生活狀態,藉著和居民聊天的互動,宣傳青少年館的功能、教育理念,並消除居民心中的疑慮。結合學校與家庭,建構起社區網絡,共同帶動地區成長,提供青少年多元的生活形態,是青少年館成立的目標之一。

12月,青少年館即將開幕,期待透過青少年館的成立,回饋鄉里,造福三重地區的居民,提昇親職教育的品質,更重要的是,提供青少年學習性、建設性的休閒場所。

在三重,有一塊地方,即將發光。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50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